所以威爾斯說道:“只要能夠利用好,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在南美腹地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的鐵路網,這對于加強帝國和南美各國的貿易,大有好處。”
“尤其是如今,世界經濟危機形勢下,這有利于我國鐵路和鋼鐵等行業的對外出口工作開展,從而拉動帝國經濟突出重圍。”
“而且,南美市場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它的潛力遠不止于此,隨著日后開發和人口增長,將成為帝國經濟穩固的雙翼之一。”
東非的全球戰略中也有“雙翼齊飛”設想,這個雙翼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指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第二種解釋則是南洋和南美,這些年東非的軍事和經濟擴張也證明了東非在這方面的努力。
弗里德里希皇儲對威爾斯和漢斯萊頓的提議表示了認同:“南美對帝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當下,新一輪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的大背景下。”
“除了戰爭以外,各國很難向外開拓新的戰爭,此前,我們參與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戰爭就是如此,這場戰爭,打開了我們在經濟危機中突圍的一個缺口。”
“不過,想要保證勝利果實,也要防止其他國家的反撲,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如今,美國雖然經濟崩潰,但這也意味著美國很有可能變得危險。”
這并非危言聳聽,畢竟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尤其是那些工業國,他們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時候,有很大概率走向軍事擴張道路。
前世,美國最終依靠改革,還有二戰的機遇最終平穩落地,但是誰能保證本時空,美國國內不會走向戰爭的歧途,尤其是在東非現在強行瓜分掉南美市場之后,這必然會讓美國經濟比前世更加困難。
美國尚且如此,世界其他各國就更不用多說了,東非現在能夠獨善其身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一戰后,不斷蠶食和開拓新的經濟勢力范圍,配合本國經濟調整,才勉強不受影響。
之所以,拿美國和東非對比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就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東非的國際形象而言,東非明顯是一個更有“侵略性”,更“野蠻”的國家,而美國現在還真就是“白蓮花”。
所以,如果不是此前東非的提前調整,而美國和東非同時爆發經濟危機的話,那其他國家恐怕更愿意相信東非會發動戰爭,從而轉嫁危機。
弗里德里希接著說道:“現在,我們已經奠定了在南美市場的優勢,應該乘勝追擊,從而徹底讓玻利維亞,在經濟,交通,軍事等等領域,成為帝國的附庸,所以,政府要加快制定,玻利維亞的經濟開發政策。其中,鐵路建設和軍事部署放在首位,加快對南美市場的開發。”
羊毛出在羊身上,東非對玻利維亞接下來的經濟建設,必然要玻利維亞承擔大部分,至于玻利維亞沒錢這個問題,也不需要過多考慮,畢竟玻利維亞本身就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