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列強里,也只有西班牙和日本的汽車工業比蘇聯落后,蘇聯戰爭的汽車年產量大約在四五千輛水平,而西班牙一千多輛,日本更是只有幾百輛。
實際上,如今西班牙這個所謂的“世界列強”身份,隨著時間發展,已經越來越名不副實,比利時的國力都能碾壓這個列強國家。
與西班牙相比,日本的汽車工業不發達,尚且情有可原,畢竟日本本身起步就晚,而且在資源方面,在列強中更是墊底水平,前世世界列強里,恐怕也只有意大利能在資源匱乏這一點上和日本棋逢對手。
可惜,本時空里,意大利因為尚未完成統一,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他在世界眼中,頂多也就算一個中等規模國家,但實際上,意大利除了國土以外,其他很多領域,都比西班牙強太多。
日本和意大利的本土,資源都十分匱乏,但日本還是比意大利強上一線的,畢竟意大利連煤礦都幾乎為零。
葉可夫說道:“如今蘇聯的汽車工業,確實和其他主要工業國之間差距巨大,至少蘇聯的汽車年產量,突破十萬輛以后,才能趕上其他國家,如果能突破三十萬輛,那就是世界領先水平,至于百萬輛,那就是東非和美國這種超級工業強國了。”
“現在,對于蘇聯汽車工業發展,確實也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因為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受到沖擊,都在縮減產能。”
“而如果蘇聯這個時候,逆流而上,那將一些歐洲國家超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就像意大利,比利時這種國家,其中意大利的汽車產量應該在幾萬輛規模,如果莫斯科汽車廠能夠正式大規模量產,那你們一座工廠就可以超過意大利全國的汽車產量。”
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世界汽車工業也受到了重創,未來兩到三年里,很多國家的汽車都將大幅度減產,如今經濟危機最嚴重的美國和加拿大,汽車產業就已經開始出現顯著問題。
但是,現在還不是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畢竟從最早爆發經濟危機的美國算起,也才幾個月時間,1930年到1933年,這個時間段,經濟危機基本不可能結束,而后面更是有可能進入經濟長期的大蕭條。
而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三年時間里,可能也只有蘇聯的汽車工業進入大規模增長階段,因此葉可夫才對利哈切夫說這是蘇聯汽車工業的機會。
不過,正如此前利哈切夫所言,蘇聯和頂級列強在汽車工業的差距太大,在未來十年里,想要實現對這些國家的追趕,依舊有很大難度,別說東非和美國,德國這些國家,能夠追平奧匈帝國都難說。
奧匈帝國的汽車年產量,剛好在十萬輛左右,而前世蘇聯一直到1940年,全國汽車產量也才十幾萬輛,和現在英法兩國相當。
而奧匈帝國的汽車產量,也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只要挺過經濟危機,還有保證帝國不解體,那十年后,奧匈帝國的汽車產量肯定又是一個新的數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