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夫鎮。
截止到1931年3月,焦夫鎮的總人口規模達到了三千人,成為一個規模尚可的小型城鎮,而原本生活在當地的圖布人,東非政府也沒有為難他們,將他們遷徙到了達爾富爾南部生活。
東非人進入焦夫的時間并不短,早在一戰,東非的探險隊就已經深入這里,并且和當地人打過交道。
二十年代,東非正式在焦夫設置了據點,之后,這里成為東非在庫夫拉地區的中心,不到十年時間,焦夫就從一處原始部落定居地,變成了頗具現代感的小鎮。
不僅修建了自來水,而且還通了電,在20世紀三十年代,單是這兩點,就已經超過了世界上許多落后地區。
除此外,郵局,餐館,電報,電話等等,該有的東西一樣都不少,這座人口僅三千人的小鎮,甚至還有一家小型電影院。
波爾一家就住在這座小鎮,波爾是東非索羅德礦業的一名員工,他的業務主要是為公司上傳勘探隊的一些報告。
此時,他正在給家里開辟的一小塊菜地澆水,在焦夫鎮,許多家庭都會種植一些蔬菜和水果來滿足食物多樣化上的需求。
“波爾,你家的辣椒種的很好啊,綠油油的,這應該是你之前說的摩加迪沙辣椒吧?”波爾的鄰居卡莫西多問道。
波爾笑呵呵的說:“是的,卡莫西多先生,在焦夫鎮雖然也有辣椒供應,但是大部分都是國內運過來的辣椒醬放在商店里售賣,而我這個人吃不慣辣椒醬,所以就想著自己種一些,沒想到種活了。”
卡莫西多指著波爾的辣椒苗說道:“摩加迪沙辣椒,雖然國內大部分地區都能種植,不過光聽名字就知道,這種辣椒也很適合在沙漠地區生長,畢竟摩加迪沙就在索馬里沙漠。”
“而庫夫拉地區也屬于沙漠地帶,除了緯度比摩加迪沙偏高一些以外,環境上沒有太大區別,所以能種活摩加迪沙辣椒也就不奇怪了。”
作為一個愛吃辣的國家,東非這些年來培養出了不少辣椒品種,摩加迪沙辣椒就是一種由當地農科院培育的辣椒品種,非常適合在沙漠地區的種植。
東非的兩河流域,也就是謝貝利河和朱巴河,本身就是靠著果蔬產業起家,因此摩加迪沙和基斯馬尤兩座城市的農業技術都相當不錯。
波爾說道:“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些辣椒苗估計幾個月后才能正式結辣椒,想要吃上一口新鮮辣椒炒肉可有的等了。”
卡莫西多說道:“主要還是焦夫這里的位置太偏僻,交通落后,我們有限的耕地只能種植果蔬,糧食基本靠國內運輸過來。”
焦夫原本的耕地,在東非到來之前主要被用來種植小麥,這是圖布人最重要的主食來源,而東非人顯然不同。
圖布人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而東非人的生活水平,早就擺脫了只要吃飽這個層次,而是向著吃的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這一點上,東非又和如今歐美等工業國家不同,受東非官方發布的居民膳食指南和各種科普宣傳影響,東非民眾在飲食上講究多元化,或者說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