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遠東帝國春夏之交的特大型洪澇災害終究還是隨著時間的發酵,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是徒有其名的國際聯盟也呼吁世界各國對遠東帝國進行救援。
不過除了紅十字會這種國際性組織以外,也只有幾個工業國有能力對遠東帝國施以援手,蘇聯就通過國際工人救濟組織向災區輸送藥品和物資,美國政府提供資金和糧食,英國政府以提供資金為主,其他德國,法國,荷蘭等都有相關行動。
在20世紀前期,有條件和能力進行國際援助的很顯然也只有那些工業國家,至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別說救濟別國,他們自身都需要救濟,在溫飽線下苦苦掙扎。
而東非作為當前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同時又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也是當下主要工業國中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加上和遠東帝國又有深厚的聯系。
因此,東非全國對于這場萬里之外的天災關注度也是最大的國家之一。
世界第一工業大國這一點并不難理解,至于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其實自20世紀以來,也一直都是東非,畢竟東非本國人口就接近兩億,糧食需求量更大。
因此相較于美國,東非糧食更傾向于滿足本國民眾需求,出口比例相對較小,但這并不影響東非是世界第一糧食生產國的地位。
當然,另外一種情況要另算,就比如英國和他的那一堆殖民地,如果算作一個國家的話,那世界第一糧食生產國就是英國。
而一般情況下,東非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并不把英國的那些殖民地和英國本土算作一個國家。
尤其是自二十世紀以來,像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種國家,其實已經算事實上的獨立,而英國對其他殖民地的控制力度也在不斷被削弱,比如新西蘭,南非等,最后才是印度,埃及這種三等人權地位的殖民地。
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才是英國操縱世界糧食市場的主力,至于印度,糧食產量不低可人口也多,在部分年份甚至會出現饑荒問題。
除了英國和他的殖民地以外,世界上唯一能排得上號的糧食出口大國,也就只有美國,東非和阿根廷了。
東非糧食產量雖然最大,但是出口量要小于美國,當然,糧食出口東非并不占據優勢,可在經濟作物出口,那東非就是世界頭號大國了。
因此,綜合而言,東非確實是世界第一大農業國,甚至更進一步來說,東非也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農業強國。
畢竟,東非農業在機械化、農業技術水平、農業創新等領域同樣都排在世界前列,再加上東非的殖民地農業,以及東非資本控制的其他國家農業,可以說,東非幾乎不存在短板。
摩加迪沙港。
一艘滿載貨物的大型商業貨輪,正在摩加迪沙港區里做最后的檢查工作,準備啟程開往膠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