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奧匈帝國僅僅是一個初步工業化國家,或者說半工業化國家,處于這個階段的國家,反而對自然的破壞能力最大。
就比如前世的印度,差不多工業發展程度就相當于現在的奧匈帝國,這使得前世21世紀印度恒河也超過黃河,成為世界輸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輸沙量超過十五億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
至于本時空1931年黃河的輸沙量,更是達到驚人的三十多億噸,甚至接近四十億噸規模。
遠東帝國雖然工業化程度很低,甚至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的人口密度,以及農業高度集中,這造成黃河的含沙量幾乎達到歷史峰值。
而現在多瑙河含沙量比贊比西河含沙量高,也有這個原因,就比如匈牙利的農業開發,導致的水土流失,是多瑙河泥沙的重要來源。
相較于多瑙河,東非在贊比西河治理上,毫無疑問更勝一籌,但是,這并不是現在東非的極限。
贊比西河省河務局局長就說道:“贊比西河上游的泥沙,一直都是下游航運無法繼續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次卡布拉巴薩水庫建設,我認為,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對下游地區展開一次更加系統綜合治理。”
“尤其是在卡布拉巴薩水電站建成,蓄水的這幾年里,下游河道完全可以通過大型機械,挖深和拓寬河流主航道,將主航道的深度延展至十米以下。”
目前贊比西河下游的主航道平均水深大約八米,這是東非二十多年努力的結果,這使得在雨季,贊比西河下游萬噸巨輪可以直達太特市。
東非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除了巨大的投入以外,也巧妙借助了贊比西河的氣候變化,在枯水期,更有利于東非清淤和疏浚工作的開展。
但是,東非政府對這個結果,依然不滿意,這次卡布拉巴薩水庫建設,就又給東非提供了一個機會。
之前說過,卡布拉巴薩水庫的因為巨大的容量,想要注滿水都需要幾年時間,而東非在這段時間里,完全可以對卡布拉巴薩水電站下游河段,再一次進行大改造。
凱特爾主任就對贊比西河省河務局局長說道:“你的想法,早就在國家的考慮之內了,等到卡布拉巴薩水電站建成的那一天,整個贊比西河下游五百多公里,屆時都將變成一個大工地。”
“包括重建下游河堤,挖深和拓寬河道,固化河流沿岸,建設新的護河生態帶等等,這次我親自到卡亞鎮,就是對這一系列工程,進行前期考察和準備,水利部的數百名專家和技術人員,都參與了這次活動,就是為了將贊比西河下游,治理成為帝國的萊茵河。”
在20世紀前期,世界航運能力排在第一的河流,毫無疑問是萊茵河,不過,萊茵河是老天賞飯吃,就拿之前提到的,令人頭疼的含沙量問題,對于萊茵河根本就不存在。
多瑙河和贊比西河的輸沙量動輒以億噸為單位,而萊茵河每年僅有區區數百萬噸,甚至連一千萬噸都達不到,更別說萊茵河水量大且穩定,全年可通航。
這是東非羨慕不來的,不過,只要通過后天的努力,東非人相信自己也能把贊比西河馴服,屆時,贊比西河在航運,發電,供水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甚至可能達到世界之最。
改造完成后的贊比西河,航運條件肯定依舊不如萊茵河,但是不至于差的太多,而發電這方面能力,贊比西河就遠遠超過萊茵河等河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