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爾說道:“帝國對贊比西河的改造,將是一場持續的高強度戰爭,而對下游地區的改造工程,也只是這場戰爭的第一階段,想要完成整個流域的改造,時間甚至可能持續本世紀末。”
“屆時,贊比西河流域的經濟基礎,也將進一步夯實,成為整個帝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
這并非不切實際的幻想,贊比西河流域成型的世界級工業區就高達三處,分別是以萊茵市,新法蘭克福市,盧薩卡為核心的中央工業區。
這個工業區以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冶煉,汽車和電力工業等為主,同時因為萊茵市的存在,教育和科研高度集中,尖端和新興產業也十分強大。
然后是東非曾經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波西米亞工業區,以哈拉雷,布拉瓦約為核心,在鋼鐵,紡織,有色金屬冶煉,軍工業為主,同時布局了航空,航天,以及核能等國家重點保密工程項目。
最后是馬拉維工業區,這個工業區在東非排名并不算靠前,但是,實力同樣不容小覷,東非著名的科研之城和原重工業城市姆貝亞就在此地,同時,馬拉維湖沿岸有規模可觀鋁土礦,稀土,煤炭,鈦鐵礦等資源,所以有一批小而強的工礦城市。
除了這三座已經成型的工業區以外,贊比西河下游也正在成為東非另一處新興的工業聚集區,以太特市,欣代市為核心。
這也意味著,未來贊比西河流域串聯著東非的四處大型工業區,一旦它的改造完成,這四處工業區,就能通過水運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成為東非經濟和人口高度聚集的區域。
目前,東非官方認定的工業區僅有九處,除了上述的四座工業區以外,其他五處分別是西海岸工業區,萊塔尼亞工業區,大湖工業區,東海岸工業區,最后是南方工業區。
這幾處工業區中,贊比西河下游工業區,萊塔尼亞工業區,大湖工業區尚未成型,不過,他們的工業實力已經不容小覷。
也就是放在東非排名不算靠前,放在除了美國和德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那都算頂級工業區了。
除了上述九大工業區以外,東非還有很多不在其內的工業城鎮,或者小型工業基地,這也可見如今東非工業實力的強大。
凱特爾主任說道:“等到下游地區治理完成,那未來太特市和欣代市,以及其他下游地區城鎮,在帝國經濟中的排名還能往上升一升。”
“欣代市可能成為帝國新晉的人口百萬大城市,至于太特市,甚至可能擠入前五,成為和蒙巴薩,新法蘭克福,卡賓達,羅安達,達累斯薩一個級別的城市。”
“說一句改變全國的經濟格局都不為過,而我們贊比西河水利委員會,也能進一步鞏固在帝國水利部門中的地位。”
贊比西河水利委員會也并非沒有競爭對手,就比如剛果河水利委員會,還有尼羅河水利委員會,只不過,贊比西河流域經濟和人口,注定了另一處兩個部門,得不到贊比西河水利委員會這樣的恩寵。
這三處水利委員會,對應的也就是對東非最重要的三條大河,而東非第四大河奧蘭治河,那就不夠看了。
至于原因么,也很簡單,雖然奧蘭治河大部分屬于東非,但改變不了它是一條界河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