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一直到今年,英國主導的《威斯特明斯特法案》才明確了澳大利亞擁有獨立的立法權,可是英國雖然允許是立法獨立,但澳大利亞政府并沒有立即執行,前世澳大利亞執行該法案是1942年,即便如此,英國議會依舊保留對澳大利亞各州的剩余立法權。
總而言之,此時澳大利亞在東非看來,依舊只能算英國的殖民地之一,而非獨立國家。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澳大利亞本身的工業雖然不錯,但是也很有限,只能稱為初步工業國。
兩相結合,澳大利亞只能算半個工業國,甚至說是半個國家都不為過,即便這樣,澳大利亞相對于南半球,除了東非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算工業比較發達了。
回歸正題,東非作為最強大的南半球國家,因此對于南極地區,自然也有自己的野心,因此,本世紀以來,東非進行了多次南極科考行動。
而聲吶設備,對于海洋水文探測,冰山運動軌跡,南極地形等等數據搜集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尤其是冰山,曾經泰坦尼克號的悲劇就和冰山有很大關系。
科博達說道:“在我年輕的時候,可沒有如今這個條件,許多水文探測,只能人工進行,在復雜地區,甚至要穿潛水服下潛,人工觀測河流底部情況。”
團隊工程師說道:“科博達先生,實際上我們雖然年輕一些,可聲吶對于我們而言也是新事物,在此前,可能也就實驗室或者軍方對這種設備最了解。”
“尤其是軍方的聲吶設備,說不定比我們使用的這玩意都要先進兩代都說不準,不過市面上我們這艘水文船的聲吶應該算最好的了。”
確實如此,軍方對聲吶設備的使用,從19世紀末就已經開始,后來東非海軍對各個海域水文,海底地形的勘測就少不了聲吶設備出力,就比如巽他海峽,曼達海峽等等。
靠著技術優勢,以及地理優勢,東非海軍應該是世界各個大洋研究最深的國家之一,技術優勢不用多說,地理優勢則是東非海軍在全球影響力的體現之一。
畢竟東非本土就瀕臨印度洋,大西洋兩大洋,而在太平洋和北冰洋,東非的勢力同樣不容忽視,太平洋方向不用多說,北冰洋則多虧了阿拉斯加領地,東非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在四大洋都有領土的國家之一,至于另外一個,就是英國。
因此,東非海軍的日常活動范圍可以說極為廣泛,在和平時期,幾乎全世界大部分海域都可以過去。
而其他國家也不好找理由拒絕東非這一正當行為,畢竟總不可能不讓東非和自己的海外領土聯系,那和對東非宣戰都沒有太大區別。
這也方便了東非海軍或者海外科研人員對世界海洋的研究。
東非海軍是世界唯三的全球性海軍之一,其中兩個關鍵標準,東非都符合,第一點就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第二點則是在全球有廣泛的海軍基地支撐,另外兩個是英國和法國。
其實美國也應該屬于全球性海軍,只不過在印度洋的影響力較弱,且缺乏可依賴的軍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