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前期,旅游受眾依舊以高收入群體為主,19世紀四十年代,英國出現了第一家專業旅行社,彼時,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經濟快速增長,人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
其次交通運輸業發展,大幅降低了旅行成本,使大眾旅游成為可能,就比如火車,輪船的出現。
19世紀中期后,美國的旅游業發展較為迅速,這也和美國當時高速發展是相對應的,同時,這個時期跨洋旅行比較繁榮,就比如泰坦尼克號事件,美國旅游業的大發展一直持續到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
而東非的旅游業,才剛剛進入起步階段,在1910年前,很少有東非平民有旅行這個概念,相關產業也幾乎不存在。
二十年代,因為社會思想改變,工業和經濟發展,還有之前東非在一戰中攝取的大量社會財富等等,讓東非旅游業正式起步。
在這種背景下,東非政府也將旅游業發展放在了七五規劃之中,尤其是東非北方地區,是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
此時,阿魯沙市政府。
一場關于區域旅游業發展的會議,就在召開,這次會議普魯士省,東方省,大湖省,濱海省和高原省都有參加,阿魯沙市長蓋倫塔主持這次會議。
“諸位,很高興大家能夠齊聚到阿魯沙來參加這次會議,這次會議的重點,就是商討‘高原北部旅游規劃’的議題,整合我們五個省相關市鎮的旅游業資源,打造國際知名旅游地。”
高原北部,指的就是東非高原北部這一區域,這一區域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景觀和保護區高度集中。
蓋倫塔就說道:“從東部的島嶼,到濱海的沙灘,再到沿海的平原,內陸的高原,森林,草原,沙漠,高山,河流,峽谷,最后是湖泊,高原北部可以說匯聚了豐富的狀況自然景觀。”
“充滿現代和科技感的蒙巴薩島,異域風光的桑給巴爾古城,嫻靜自然的奔巴島,諸多城市匯聚的達累斯薩拉姆城市群,東非運河,小萊茵河,鐵路聞名的高原城市的多多馬,塞倫蓋蒂草原,乞力馬扎羅雪山,茶園遍布的肯尼亞山,世界第二大面積的淡水湖大湖,東非大裂谷……”
經過蓋倫塔市長的一番盤點,就能發現,這一區域在旅游業上的充足資源情況,且這些地方,有不少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
東非大裂谷,大湖(維多利亞湖),乞力馬扎羅山,這基本上都是地理課本中的常客,不僅在東非具有廣泛知名度,就是世界范圍內,出現頻率也很高。
實際上,塞倫蓋蒂草原在前世,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地方,就比如眾多紀錄片中的非洲草原動物大遷徙,就多取景于此地。
但是,在20世紀前期,塞倫蓋蒂草原的國際知名度比較一般,因為相關的自然紀錄片比較少見,現在世界連電影都沒有普及,塞倫蓋蒂草原的動物大遷徙也就得不到廣泛傳播。
這種萬物生機磅礴發展的自然奇觀,只有視像化,才能讓其他區域的國家民眾大開眼界。
蓋倫塔說道:“而我們擁有如此多的風景資源,卻空守寶山而不自知,這是對我們優勢的極大浪費。”
普魯士省文旅局局長提問說“蓋倫塔市長,那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