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民族黨還有哈布斯堡這三種選項,毫無疑問在奧匈帝國各族看來都不是好選項,有可能的話,奧匈帝國內部各族和地區更傾向于自治,不過,前世的歷史表明沒有奧匈帝國,那些原本奧匈帝國領土上的國家和民眾,和周邊國家對比過的反而更差。
因此維持帝國的運作,對于如今奧匈帝國各族和地區,都是十分重要的,沒有了統一的國家,那這片土地將立刻變成其他大國博弈的場所,成為天然的戰場。
蘇聯,德國,英國,法國,甚至是東非,會支持各自的代理人,然后在當地開啟大亂斗。
……
1932年對于蘇聯毫無疑問是值得驕傲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是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并結算的年份。
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還有蘇聯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極大塑造了蘇聯民眾的信心。
萊茵市。
恩斯特好奇的看著手里匯聚的各種蘇聯近幾年經濟發展報告,大多數是蘇聯官方報紙的德語譯制版。
和當年東非工業計劃喜歡藏著掖著不同,蘇聯官方毫不掩飾他們近些年來的經濟成就,并且大肆宣揚。
在《消息報》上,標題為“五年計劃四年完成”的內容中,其領導人約瑟夫宣稱:“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一年時間完成。”
前世約瑟夫說的是九個月,毫無疑問本時空里蘇聯在一五期間實施的比前世更好,否則約瑟夫不可能如此有底氣這么說。
不過,在恩斯特看來,這兩種說法大概率都有夸大成分,或者說有意遮掩了蘇聯國內的一些問題,只重點描述蘇聯的建設成就。
當然,蘇聯官方的這種做法也談不上性質惡劣,因為蘇聯政權需要樹立國內民眾的信心。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工黨政權,蘇聯的歷史,也就才二十年時間,他們的發展沒有任何前例可循,甚至許多蘇聯工黨人,都不知道這條道路是否能一直堅持下去。
因此,他們極度渴望“勝利”,來證明這條道路的可行性。
不考慮這方面,蘇聯的做法也毫無問題,畢竟其他國家在輿論宣傳領域也這么做,就比如東非,在報道國內方面,肯定不會真實事求是,東非同樣需要統一共識,凝聚民心。
“父親,蘇聯人的這些報紙,數據可能有些問題,不過和我們所預估的也差不了多少,看來蘇聯內部確實相較于沙俄,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工業化領域。”弗里德里希在一邊頗有興致的說道。
對于蘇聯的發展情況,世界各國都十分感興趣,因此東非不可能不對蘇聯展開調查,弗里德里希皇儲對蘇聯的發展情況甚至比部分蘇聯人都要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