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這樣,東非也必須把蘇聯當做未來的世界大國對待,就猶如東非過去和沙俄相處一樣。
弗里德里希說道:“過去五年時間蘇聯的能源生產也翻了一倍,煤炭達到六千多萬噸,石油生產突破兩千五百萬噸,電力更是翻了一點五倍,達到一百五十億千瓦時。”
“今年蘇聯的拖拉機產量也超過了五萬臺,汽車產量突破三萬輛,新建鐵路一萬七千多公里甚至還建設了一部分電氣化鐵路,新建硬化路面超過五千公里,還有將近一千公里的航運和灌溉運河。”
“除此外莫斯科的地鐵前年也投入建設,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等城市的有軌電車也迅速擴張,”
“在航空工業,蘇聯的飛機年產量高達兩千多架。”
“化肥農藥產量也顯著提升,化工業有不少突破。”
“也只有紡織業等輕工業方面,蘇聯發展相對滯后,但也超過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不過,蘇聯本來就棉花產量低,這也可以理解。”
“等到其對中亞地區的水利建設完成后,可能會極大緩解棉花的短缺問題。”
總的來說,本時空里蘇聯的一五計劃遠比前世蘇聯取得的成績更為突出,就比如前世蘇聯在一五計劃期間鐵路建設大約是一萬五千公里,而本時空里是一萬七千公里。
蘇聯的鋼鐵產量也比前世多了大約一百萬噸左右,煤炭,石油,電力產量也都有一定幅度增加。
汽車,拖拉機產量,也比前世有顯著提升,前世1932年蘇聯的汽車年產量就沒有突破三萬輛,而拖拉機也不足五萬臺。
更別說之前提到的,本時空里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比前世提前兩三個月完成,這都說明了蘇聯一五計劃比前世取得了更大的成績。
造成蘇聯和前世一五計劃完成度不同的根本原因,也不難找出來,那就是美國和蘇聯的合作規模,超過了前世。
前世美國一戰結束后重點投資德國,而本時空德國沒有戰敗,這就讓美國的選項變少了,后來因為經濟危機,美國更是加大了和蘇聯貿易的力度。
在蘇聯一五計劃期間,蘇聯對美國的進口甚至超過了一點七億美元,而前世則是一點五億美元左右,看似只增加了兩億,但是結果完全不同。
因為本時空里美元的購買力更高,也就是說即便蘇聯進口美國機械裝備的數額不變,也能買到比前世更多的機械設備。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因為東非這個前世不存在工業大國,對如今世界工業市場的內卷造成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