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東非顯然也不可能因此就對蘇聯讓步,尤其是世界經濟危機下,東非亟需開拓海外市場的大背景下。
更簡單點說,蘇聯和東非兩個工業國競爭著一處商品市場,是兩國的主要矛盾之一,這在沙俄時代其實就已經出現苗頭。
東非作為印度洋沿岸大國,對中東,中亞和南亞三處市場,向來都有所覬覦,只不過東非崛起的時間太晚,此前,這些地區早就已經被各國瓜分,尤其是英國和俄國兩個國家。
為了方便理解,這里把中東,中亞還有南亞,統稱為“大中東”地區,前世美國就有一個“大中東民主計劃”。
在19世紀,東非因為國力問題,是無力開拓大中東市場的,因此當時,東非選擇了折中方案,即扶持阿曼人(桑給巴爾人)作為中間商,通過他們的渠道,把東非的商品售賣到大中東各地。
其中就包括英國和俄國的勢力范圍,甚至是中亞地區。
但是,這種方式展開的貿易,規模終究有限,畢竟英國和沙俄等國家,可是將這里視為自己的“盤中餐”,不可能輕易和其他人“分享”。
一直到本世紀初,東非的軍事力量進入波斯灣區域后,東非對當地的貿易才更進一步發展。
而也正是因為軍事上的擴張,英國才在一戰后愿意把波斯西北地區交給東非。
德黑蘭,東非大使館。
今天東非駐波斯大使維爾茨收到一份來自本土的信件,這份信件由東非中央政府發出,并且最終郵遞到維爾茨大使手上。
在閱讀完信件后,維爾茨把德黑蘭的東非外交人員叫過來開會。
維爾茨說道:“諸位,關于我們之前所提到的一些建議,已經通過了國內的審批,并且作出了回復。”
“帝國認為當下波斯的情況復雜,并且時代也已經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應該轉變在波斯的外交策略。也就是復制帝國在南美的經驗,盡可能的通過經濟合作的方式,來維持帝國在當地的利益。”
“避免摻和波斯各方政治勢力,黨派,民族,宗教間的矛盾,在不觸犯帝國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放松對波斯發展的限制。”
毫無疑問,東非政府的新表態對波斯這個國家很有誠意,當然,更主要的是為了減少麻煩。
早在今年年初,維爾茨大使就向國內匯報過,近些年來東非在波斯的發展狀況,不說人嫌狗厭,也基本是人人喊打。
過去東非對波斯的半殖民,是十分簡單粗暴的,經常插手其內部事務,妄圖扶持波斯王國政府,打壓其他派系。
這樣一來,東非就得罪了波斯的地方民族勢力,還有底層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