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也很簡單,雖然波斯王國政府在出賣國家利益上更符合東非的胃口,但是他們自身也確實爛泥扶不上墻,如果東非繼續維持過去的外交方政府針,那無異于竭澤而漁,到時候和波斯王國一起完蛋。
維爾茨大使說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更何況波斯這個情況十分復雜的區域,過去這些年來,我們在波斯的工程,貿易就遭遇了許多麻煩,北方鐵路至今沒有通車成功,就少不了波斯地方還有民族勢力的阻撓。”
東非在波斯規劃過一條鐵路,試圖從波斯灣一直延伸到里海沿岸,但是進展十分緩慢,一方面是波斯的地形復雜,另一方面則是東非在波斯的勢力范圍內,民族和地方勢力混雜。
就比如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盧爾人,吉拉克人,馬贊達蘭人,最后是波斯人,民族勢力駁雜,加上復雜的地形,更是形成了諸多部落,家族,政府勢力。
東非和波斯王國政府的一些條約,內容上就牽扯到這些民族或者區域,就比如東非計劃的波斯灣里海鐵路,也就是波斯的北方鐵路。
它就途經許多民族分布區,但是這條鐵路的利益,東非占大頭,波斯王國政府占據小頭,其他勢力就分不到一杯羹不說,甚至還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像波斯灣里海鐵路沿線的一些礦產資源,就被東非“掠奪”。
至于東非和波斯王國政府的“公平交易”,其他勢力自然是不承認的,想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那就是讓他們也加入進來分贓,但是波斯王國政府顯然也不愿意。
修建這條鐵路本來就由波斯王國政府出人出力,他們可不想和其他勢力分享其中的權益。
總的來說就是僧多肉少,波斯王國政府需要獲得財源,但是他們上頭東非已經拿走了大部分利息,剩下的部分,也就能勉強填飽他們自己的胃口,哪有更多的湯分給別人。
維爾茨說道:“帝國政府對于波斯的內部事務不感興趣,只要能維護帝國利益和貿易,我們不介意和誰合作,就比如礦產資源開發上,我們不再謀求獨占礦產資源,只要波斯人能開發出來,我們負責把這些資源收購回國內即可。”
東非對波斯的貿易中,原材料掠奪是重要內容之一,以前,東非比較霸道,就比如壟斷礦山的經營權,現在東非可以適度放松限制,允許波斯各方勢力加入進來,而東非由自己經營轉向采購為主。
在波斯礦產中,能對東非有吸引力,無非就是波斯的石油資源,但是,波斯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并不需要經過波斯灣里海鐵路。
其他礦產,就分布在波斯的山溝溝里,開發難度大,且不方便運輸,現在東非不想勞心費力的把這些波斯內陸的資源開發出來,而是轉向波斯自己開發。
當然,東非也不可能吃虧,畢竟開發資源礦產所需的技術,設備等等,波斯顯然依舊有求于東非。
“當然,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我們卷入地區,民族,宗教的沖突之中。”
一處資源的開發,如果真有利可圖的話,同樣會吸引來其他人,就比如英國和蘇聯人,他們可以通過扶持當地政府武裝,從而對東非投資產業進行破壞,甚至對東非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脅。
這在國際上并不是罕見的事,東非當初就扶持巴拉圭,將玻利維亞收拾了一頓,從而把勢力范圍延伸到南美的腹地,并且控制了大量利益。
東非能這么做,其他國家自然也可以,主要還是看值不值得,而波斯顯然不值得東非如此大手筆投入。
用殖民時代的論調來說,就是投入大于收益,雖然波斯有石油,可現在東非并不缺乏石油產地,更別說波斯的石油在波斯灣沿岸,也就是阿拉伯人分布區內,所以只要東非和阿拉伯人打好交道,同樣可以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