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海外鐵路的建設項目都分布在東非影響之下的國家和地區,就算澳大利亞西部,也和東非有著深切的貿易聯系。
海外市場的開拓和政治,軍事有著必然的聯系,近代以來,英國,美國還有東非在工業化完成后倡導所謂自由競爭,本質上就是為了繞過政治上的封閉。
即便強如19世紀的英國,它也需要艦炮外交,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不完全是英國經濟和工業自身的優勢。
東非,萊茵市。
國家商務部。
“1932年,我國海外在建的鐵路項目主要包括亞松森—利馬鐵路,波斯灣—里海鐵路等,這些鐵路的總建設長度兩千多公里。”
“極大緩解了國內鐵路建設公司在經濟危機期間的經營問題,搭配我們國內的鐵路改造項目,還有利比亞鐵路,保證了近期我國鐵路產業的穩定發展……”
弗里德里希皇儲聽著商務部的匯報,對于這個結果感到滿意。
他說道:“這三年以來,全世界的鐵路產業發展遇到了重大挫折,尤其是歐美地區眾多鐵路公司破產,鐵路路線關閉甚至是拆除。”
“全世界范圍,也只有經濟相對落后地區,還有我們和蘇聯的鐵路產業發展比較活躍。”
經濟相對落后地區也就是那些非工業國,他們的鐵路建設本就比較落后,建設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工業國之中,東非和蘇聯風景獨好,不過兩國的差異很大,東非海外鐵路項目比較多,而蘇聯主要是國內發展迅猛。
其次,東非當下鐵路產業屬于資源整合加海外市場擴張相結合,蘇聯則是本國鐵路產業還不完善,大約相當于東非上個世紀發展階段。
也就是說蘇聯現在類似工業化初期交通建設特征,這個階段,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都經歷過。
“如今,帝國經濟看起來比世界大部分國家更加繁榮,但這都是通過政府宏觀調控來實現的,因此,商務部等部門,不能做出誤判,認為現在帝國經濟已經平穩落地。”
“要引導國內企業制定穩妥的發展計劃,杜絕盲目擴張。一直維持到世界經濟大環境有明顯改善后,再做出對應的調整。”
“我們的工作是加強對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提高準入門檻,并且繼續完善監督機制。”
“而商務部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必須加強和其他國家經濟上的合作,尤其是南美,南洋,中東這些區域。”
試圖通過以工代賑就徹底解決經濟危機問題,是并不現實的,它只能起到短時間的作用,長期來看,想要度過經濟危機,要么擴大海外市場,要么解決內部分配,東非就是從這兩個方面,雙管齊下,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實現供需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