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聶伯河經過烏克蘭,并且深入白俄羅斯地區,這些區域對蘇聯經濟意義重大,1932年完工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更是大名鼎鼎,成為蘇聯工業化過程中的重要標志和象征。
最后是頓河,未來伏爾加-頓河運河建成后,蘇聯歐洲部分五海,也就是白海、波羅的海、里海、黑海、亞速海將全部貫通并且通航。
現階段頓河雖然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它距離伏爾加河并不遠,貨物轉運成本并不算高。
總而言之,因為蘇聯的河流走向還有人口,經濟分布問題,導致進口東非糧食,能夠惠及蘇聯更多的區域。
東非到黑海沿岸的距離,雖然比加拿大,美國到圣彼得堡的距離更遠,可圣彼得堡缺乏蘇聯西南部的河流系統來支撐貿易的擴大。
而這還只是糧食出口方面,東非真正的優勢,體現在經濟作物領域,因為蘇聯緯度高,經濟作物種類少,和東非農業的互補性反而更高。
從茶葉,咖啡,到熱帶果蔬,然后是煙草,橡膠等等,東非農產品在蘇聯的市場份額是無出其右的。
而在農業上,蘇聯對東非進口的多,反過來東非對蘇聯的礦產需求就比較大了,這也是兩國“以物易物”貿易的重要基礎。
至少,現階段東非和蘇聯的貿易規模,還是處于上升趨勢,對蘇聯的貿易也是東非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
巴多格里奧總督對于東非的貿易情況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東非是意大利重要的貿易國,尤其是在糧食,工業品領域,兩國的交易規模不小。
眼下,利比亞鐵路如果建成,那東非和意大利的貿易還會進一步擴大,畢竟利比亞鐵路經過的是意大利占領區。
于是,巴多格里奧總督問出了一個問題:“張晉先生,你說利比亞鐵路能夠取代蘇伊士運河么?”
在巴多格里奧看來,如果利比亞鐵路建成后,蘇伊士運河如果被堵住了該有多好,這樣利比亞鐵路的作用就能最大化。
對于他的想法,張晉給予了否定:“總督閣下,還是不要想那么多,北非鐵路未來能夠收回成本都很難說,至于超過或者取代蘇伊士運河,完全是無稽之談,除非整個紅海都消失,中間都變成陸地還差不多。”
從亞丁灣到紅海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是兩千多公里,而北非鐵路從東非邊境到地中海沿岸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北非鐵路輸就輸在不是水運。
假設,亞丁灣一直到紅海都變成陸地,那走北非鐵路確實更加劃算,但這是不可能的,想堵塞蘇伊士運河,都比把亞丁灣,紅海填平更加現實。
張晉說道:“當然,你也不用泄氣,北非鐵路的前途,我認為還是很不錯的,畢竟從歐洲到東非,目前總共也就兩條海上線路,而北非鐵路就是第三條。”
“撒哈拉沙漠的環境過于惡劣,這反而也成為了北非鐵路的一個重要競爭點,因為除了北非鐵路以外,整個撒哈拉地區,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北非鐵路即便放在前世,也是唯一一條橫穿撒哈拉沙漠的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