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南非問題,東非打算主動謀求兩國和解,從而穩定自家的后院,但是羅斯福政府上臺后,真正給東非帶來的麻煩在南美。
羅斯福政府在美洲推行所謂的“睦鄰政策”。
所謂的睦鄰政策包括三個原則:不干涉內政,平等合作,文化交流三個方面。
現在羅斯福政府正在謀求前世《蒙得維地亞公約》的簽訂,來落實睦鄰政策在南美的落地。
蒙得維地亞,也就是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地亞公約》就是在此地簽訂并且得名的。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美國這個時候在美洲外交政策的轉變,可以說開了一個很壞的頭,如果帝國不能妥善處置,就有可能引發整個美洲的反東非情緒,因此我們不能讓美國完全主導會議的結果。”
對于這個點,恩斯特面色也變得很嚴肅,他說道:“這就是羅斯福和其他美國總統的區別,睦鄰政策的提出,極有可能扭轉拉美國家對美國的態度,最重要的是,這讓我們還有歐洲一些國家的處境就顯得很尷尬了。”
“如果我們不跟進,那美國依靠睦鄰政策,就成為了‘白蓮花’,其他在拉美實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就變成了反派。”
在拉美地區實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東非兩家,但是其他國家在拉美也沒有完全放棄,就比如英國,法國,還有德國。
前世,羅斯福推行睦鄰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德國對拉美地區的滲透,就比如德國和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等等拉美國家的軍事,經濟合作。
在本時空里,美國睦鄰政策的打擊面變得更加廣泛,尤其是對東非,因為東非在南美的擴張,這反而讓東非替代了德國,成為睦鄰政策的主要利益受損者。
換句話說,睦鄰政策本就是無差別攻擊,而東非在拉美的利益最大,所以東非就承受了主要傷害。
因此,恩斯特說道:“我們絕對不能放任美國睦鄰政策在南美的順利進行,雖然這個政策,客觀而言確實對拉美地區有益。”
“但是,美國想踩著我們的臉面,拉攏拉美,我們也要給他們一些顏色看看。”
弗里德里希自然也是這個態度,但是他皺著眉頭問道:“話是這么說,可美國的睦鄰政策,這是一個陽謀,如果我們反對,必然會受到拉美國家的反感。”
“美國人對于這種情況這肯定是樂見其成的,不過美國也確實無恥了一些,他們正面和我們競爭不過,就把桌子也掀了!”
這并非弗里德里希皇儲吹噓東非,而是客觀事實,東非在過去二十多年里,在美洲和美國的競爭中確實處于優勢地位。
在東非之前,美國幾乎把整個美洲看做自己的后花園,并且借著歐洲衰落的大勢,在美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最典型的就是戰勝西班牙,并且占領古巴等殖民地。
但是一戰以后,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英國被德國牽扯住,英國在南美建立秩序的崩壞速度超過了美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