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4日,阿根廷。
要說在南美哪個國家最令殖民者頭疼,阿根廷必然要排在首位,在南美,英國,美國,東非都被阿根廷排斥,當然,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德國。
德語國家組織(東非)阿根廷聯絡處辦公室。
自從德語國家組織成立以來,它就有兩個中心,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東非,雖然德國和東非都是德語國家,但是兩國利益訴求不同,因此德語國家組織內部,實際上可以看做兩個不同的辦事機構。
尤其是阿道夫上臺之后,這種情況更加顯著,德語國家組織(德國),這個原本東非倡導成立的德語推廣組織,逐漸變成了阿道夫和德國民族黨的宣傳和滲透機器。
這使得東非進一步和德國做切割,一時間,兩個德語國家組織就徹底成為了陌路人。
德語國家組織(東非)阿根廷聯絡處主任哈維爾正在聽著今年的工作報告。
調查科的人員斯塔德匯報說:“今年在阿根廷新成立了四十多家德語學校,整個阿根廷有德語課程的學校突破三百所,不過,其中德國方面力度很大,僅今年他們資助的學校就新增了三十多家,我們資助的僅有八家。”
“在阿根廷全國,有德國資助背景的學校超過一百所,按照現在的趨勢,或許未來德國將主導阿根廷的德語教育發展……”
哈維爾有些憂慮的說道:“德國新首相上臺后,對阿根廷的重視空前加強,而阿根廷對我們的態度又比較抵觸,說不定再過幾年,德國真有可能在阿根廷的影響力超過我們。”
他的秘書里耶兒說道:“主任,這也不是一件壞事,尤其對于我們這種旨在加強德語推廣的組織而言,德國方面肯出更多的力,我們也能更輕松一些。”
哈維爾冷哼了一聲,說道:“我不是擔心這一點,而是害怕日后德國會牽連到東非,現在德國首相阿道夫,說難聽點,就是一個瘋子。”
“他加大對阿根廷的文化滲透,確實推動了德語的傳播,可是,他的真實目的并不單純,尤其是現在德國還有煽動阿根廷政治的動機,這是十分危險的。”
“德國對阿根廷的滲透是極其可怕的,尤其是現在,阿根廷極端民族組織,許多背后都有德國和意大利的影子。”
斯塔德說道:“主任,阿根廷的情況應該沒有那么糟糕,畢竟德國方面對巴西顯然更加重視。”
斯塔德的話也是有依據的,1933年阿根廷極端民族分子的規模是要少于巴西的,在巴西有極端民族主義政黨,有近四萬黨員,這是歐洲之外,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最密集的區域。
當然,阿根廷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也規模龐大,黨員和組織成員規模一點也不比巴西少,但是,阿根廷極端民族主義組織力量分散,組織數量多達到一百多個。
而且,巴西極端民族主義的支持者數量遠不是阿根廷能比的,僅巴西德國移民群體,其中極端民族主義的支持者保守估計就超過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