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東非想在杜布羅夫尼克構建軍事基地,這是一個相當龐大且復雜的過程。
斯特羅林就說道:“這些配套設施和改造下來,可是一大筆支出,想要通過本土的審批并不容易。”
亞爾斯上校說道:“這是遠景規劃,畢竟做的不夠全面,那杜布羅夫尼克放在我們手里,就起不到多少作用。”
“而且,作為帝國在地中海的第一座軍事基地,我想帝國對杜布羅夫尼克的重視性,應該也是有的。”
“最后,我們幫助改造杜布羅夫尼克港,達爾馬提亞王國應該也會出力,畢竟達爾馬提亞方面,也需要提高海防建設,杜布羅夫尼克未來大概率會成為我們和奧地利的共用軍事港口。”
雖然杜布羅夫尼克港是東非在地中海獲得的第一處軍事港口,但是亞爾斯上校也沒有把話說滿。
畢竟奧匈帝國條件比杜布羅夫尼克港好的地方并不少,就算達爾馬提亞境內,也有扎達爾港,那可是奧匈帝國海軍的核心基地之一。
扎達爾港有完善的設施可以直接使用,而杜布羅夫尼克年久失修,現階段,根本別指望依托杜布羅夫尼克港在軍事上發揮太大作用,現在東非停泊在這里的兩艘護衛艦就已經是杜布羅夫尼克的極限了,部署根本的軍艦完全沒有意義。
不過,亞爾斯上校也提到了,杜布羅夫尼克港未來顯然不可能東非獨有,這里對達爾馬提亞王國和奧匈帝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達爾馬提亞作為奧匈帝國的下屬王國,他的地形就決定了不可能不重視海洋力量的發展,而奧匈帝國方面,過去奧匈帝國海軍不重視杜布羅夫尼克,說到底還是錢鬧的。
奧匈帝國從來都是更重視陸軍的發展,海軍經費十分有限,否則的話,奧匈帝國海軍不可能不開發杜布羅夫尼克這處帝國國土最南端的前沿陣地。
再往大了了說,但凡奧匈帝國能在海軍上投入的更多,那它們恐怕上個世紀,就已經完全控制整個亞得里亞海沿岸,把這里變成其內海了,并且可以控制奧特朗托海峽,隨時出擊地中海。
但現實是奧匈帝國海軍連亞得里亞海霸主的位置坐的也不是很穩,這幾年意大利海軍發展就很快,大有重新復興的跡象。
而同時期,奧匈帝國海軍就速度上就落后很多,尤其是在國內動蕩不斷的背景下,這讓哈布斯堡不得不更重視陸軍發展,從而鎮壓各地的叛亂。
在奧匈帝國海軍想要擺脫發展束縛的時候,總能因為各種原因,被拖住。
與之相比,東非海軍情況就好太多,自從進入20世紀以來,東非海軍的發展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在19世紀,因為東非在非洲大陸上殖民擴張的原因,當時陸軍優先級在海軍之上,因此,19世紀東非陸軍比海軍更受重視。
而20世紀之后,東非基完成了在非洲大陸的擴張,加上東非的陸地鄰國和地區,基本上是一堆沒有威脅和潛力的“臭魚爛蝦”,因此陸地層面的國防壓力基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