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地理位置,可以說處于歐洲的心臟位置,因此如果歐洲是一個國家的話,首都放在德國可以說是最合適的,而統一的歐洲,顯然不符合東非的利益。
而蘇聯,它很難將勢力范圍拓展到西歐和南歐,即便戰勝德國也是如此,畢竟不管是東非還是美國,都能斷絕俄羅斯長期以來的歐洲夢。
弗里德里希對恩斯特的這番言論,也表達了支持,他問道:“因此,今年提前展開結算統計,就是對東非國力進行一次摸底,確定我們手中有多少籌碼,以及如何下注的問題?”
恩斯特點點頭說道:“就是這樣,我們需要制定一個戰爭預案,并且開始著手準備軍事領域的部署,比如提前展開武器彈藥的生產,并且做好儲備工作。”
“這樣,一旦未來東非下場時,我們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戰爭對國內經濟運行的破壞。”
這并非恩斯特危言聳聽,而是前世美國在二戰后期發生過的教訓,在二戰期間,美國產能瘋狂爆發,軍工業蓬勃發展,但是,這也給戰后美國經濟恢復埋下了一些隱患。
就比如短時間內工業產能的瘋狂擴張,導致了戰后美國工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而想再回過頭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同時,戰時經濟也對美國經濟結構形成了嚴重沖擊,為了二戰,美國動員了一千多萬的龐大軍隊,而這一千萬兵力,毫無疑問是美國原本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力軍,畢竟能參軍的基本上是美國良家子弟,同時,也是最優質的年輕勞動力群體。
他們奔赴歐洲戰場,直接就導致了美國本土的勞動力短缺,加上美國本土瘋狂擴張工業產能,所以,美國工廠招聘大量婦女以及少數族裔參加工作。
而戰爭結束后,千萬美國士兵回國,他們就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再就業的問題,畢竟,他們想找工作,就必須和那些正在工廠工作的人競爭,這就容易催生社會問題。
還有勞資問題,戰爭結束后,原本大量的軍工訂單終結,而在戰爭時期,因為用工荒,企業普遍提高工資招募工人,現在戰爭結束了,別說高工資了,就是如何轉型活下去都困難,而原本習慣戰時工資水平的工業,對裁員減薪也很不滿……
總而言之,戰時爆兵,爆產能確實很爽,可爽過之后,就是一大堆令人頭疼的問題,因此,恩斯特既然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就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
所以,提前進行軍事領域的布局,就顯得格外有必要,就比如武器裝備生產,就可以提前進行,還有人員訓練,裝備研發,后勤等等。
東非完全可以通過拉長備戰的時間,從而獲得更多的緩沖,減少未來戰爭突發下,軍事對經濟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只不過,這樣做存在風險,尤其是世界整體局勢發展如果大幅度偏離前世發展的軌跡,就有可能讓東非的精心準備弄巧成拙,不過在恩斯特看來,這種風險發生的概率不大,同時也是可控的,所以,他認為完全值得東非賭一把。
就這樣,父子兩人悄然定下來東非軍備擴張的長期發展方向,而這一也意味著未來東非八五期間,軍事領域發展將成為重點,同時,一些大型民生工程和重要基礎項目,也可能被暫時犧牲。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