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東印度群島,荷蘭人顯然無法阻止東非進入這塊市場,畢竟不讓出一部分利益的話,他們自己也害怕東非會采取強硬手段,除此外還有暹羅這種中立國家,法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東非雖然說做不到獨占市場,但都可以分潤一部分利益。
最后是中東和中亞市場,這塊市場是東非近十幾年來,擴張僅次于南美的市場,貿易規模雖然不如南洋,但東非布局南洋的時間可比中東,中亞要早很多。
而且,東非對中東和中亞市場的重視,近些年來也在快速增加,環印度洋沿岸地區,本身就一直是東非優先做的事,而南洋和中東,中亞也更容易打開局面,不像南亞和澳大利亞被英國經營的固若金湯。
在南亞和澳大利亞,東非投資和出口受到英國的限制和阻礙,不過,除了英國以外,東非對上述地區經濟上的影響力也比其他國家要強。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帝國的海外市場,整體上是在一步步構建的,總體可以形容為北失南補,在歐洲和遠東,以及北美,我們很難發揮,但是,南半球一個以帝國為核心的經濟體系正在悄然成型。”
東非海外市場的布局和擴張,明顯受到東非地理位置的影響,很明顯,東非在南半球的市場范圍越來越大,利益鏈條越來越多,在赤道以南,東非根本沒有競爭對手。
唯一在南半球有影響力的其他列強,主要是英國和美國,但是,英國在和東非的競爭中,明顯處于疲軟狀態,隨著時間推移,這一點也會越來越明顯,直到有一天,英國會完全退出。
而美國,在和東非的競爭中,也很難取得優勢,尤其是東非在南美構建的貿易體系徹底建立之后,南美和東非的關系會進一步得到加強。
而美國能做的,只有破壞和惡心東非和南美大部分國家的合作,除非東非自身衰落,否則美國這些小手段,不可能推翻東非在南美的優勢地位。
弗里德里希皇儲最后說道:“東非發展相對于其他列強,基本上是不斷進步的,而最后,需要關注的是蘇聯和日本兩個國家。”
“蘇聯方面,二五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二五計劃完成后,預計蘇聯將坐穩世界第四大工業國位置,并且威脅到德國第三工業國地位,蘇聯如果能一直和平發展,并且按照當前增速,那十年內,其工業必然徹底超越德國。”
“畢竟蘇聯現在工業發展模式走的路子,就是東非過去走過的,以蘇聯的人口和體量,想要超越德國這種中等規模國家,并不算太難。”
“至于日本,日本經濟和現在德國一樣,重點發展軍事工業,短時間里可以刺激經濟,但是后續必然要通過戰爭來轉移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不可持續。”
“而日本工業體量和其他列強差距很大,甚至未必比意大利強,不過,日本海軍實力確實不容忽視,尤其是配合其地理位置后,想要對付其海軍,就更加困難。”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