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西班牙稱其為維拉西斯內羅斯。
在1934年末,東非政府和西班牙就維拉西斯內羅斯,也就是達赫拉進行一筆交易,用于建設東非在西北非的前沿基地。
實際上,兩國間的談判早在1931年就已經展開,但是西班牙要價太高,東非沒有接受,不過,隨著西班牙局勢的日益混亂,共和派和國民派都希望獲得東非的支持,終于在1934年末,西班牙將達赫拉幾乎以白送的價格,也就是兩萬萊茵盾,賣給了東非。
達赫拉城堡,這是之前西班牙在半島上唯一的據點,實際上就是一個表達西班牙對西撒哈拉所有權而建立的小軍事據點,現在已經被東非的萊比錫少尉接收。
看著城堡外一片荒涼的土地,還有茫茫的大海,萊比錫少尉的心情實在難以振作起來。
萊比錫少尉對下屬說道:“在到達這里以前,聽說我們從西班牙手里買了一塊地,只不過是在西撒哈拉的土地,當時,我并沒有多想,可是等真到了這里,我才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多糟糕!”
作為一名大西洋艦隊的海軍軍官,萊比錫少尉對西撒哈拉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因為西撒哈拉沿海是東非前往歐洲的重要途經之地。
這里屬于東非海軍活動范圍,所以東非的大西洋海軍對當地的環境自然肯定會進行粗略的了解。
可是,真到了達赫拉后,萊比錫少尉發現自己過去對西撒哈拉了解的還不是太深入。
他說道:“這真不是人生活的地方,雖然東非也有很多沙漠地區的軍事基地,但那些地方,至少還有河流或者綠洲,可是達赫拉,完全就是一個被三面海水包圍的不毛之地,唯一連接大陸的地方,也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沙漠,且一根草都看不到。”
“我敢說,這里的條件,比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還要惡劣一百倍。”
被流放了,就是現在達赫拉東非官兵的真實心理寫照,即便是軍官的萊比錫都很難忍受這一點。
東非不是沒有沙漠,并且還是沿海的軍事基地,就比如納米比亞沿海,東非就有不少軍事據點。
但是,達赫拉的條件,遠不及納米比亞沿海,雖然納米比亞沿海也是沙漠和海洋,但好歹軍事據點建在本國境內,且基本位于大陸上。
而達赫拉,雖然處于半島上,但和島嶼也差不了太多,半島許多地區寬度都不到兩公里,卻長達四十多公里,而達赫拉的位置在這條狹長半島的靠南端。
現在整個半島所有人,也就只有一百多號東非官兵,幾乎無法和外部進行交流。
這也很好理解,即便前世西撒哈拉獨立后,一直到21世紀,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總人口也才幾十萬人,要知道西撒哈拉可是信仰阿拉伯教的區域,就可以知道這里的環境有多惡劣。
而在1935年,西撒哈拉的地廣人稀,更是達到一個令人發指的程度,即便最樂觀的估計,當地人口也不會超過五萬人。
這也就很好理解,西班牙為什么將達赫拉以及整個里奧德奧羅半島,將近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終僅以四萬萊茵盾的超低價格,出售給東非了。
單從經濟角度上來說,四萬萊茵盾雖然很少,但是西班牙卻也賺了,因為當地完全沒有任何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