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非做這筆“賠本”買賣,也完全是被逼無奈。
萊比錫少尉的副手克爾倫說道:“以帝國現在的條件,確實難以在西北非找到合適的落腳點,西班牙能夠將達赫拉賣給我們,就很不容易了。”
“有了達赫拉,帝國就有了在西北非第一個軍事基地,結束了過去帝國長期在西北非沿岸,缺乏落腳點的局面。”
東非對獲得西北非港口的執念不可謂不深,東非在大西洋東岸,最北端的軍事基地,就是多哥蘭的洛美港。
而從洛美港一直到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近五千公里的非洲西海岸,東非海軍此前卻沒有一處基地,這對于維護東非海洋利益,尤其是和西歐的貿易,顯然是一個極大的弊端。
而東非之所以長期,難以獲取多哥蘭洛美港以北非洲西海岸港口和軍事基地的原因也很多。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西非和北非的殖民勢力,對東非比較忌憚,這些國家包括英法兩國,還有葡萄牙,美國。
英法兩國不用多說,他們在西非和西北非的殖民地最多,但是現在英法對這些殖民地的重視程度都有增加,且兩國都是強國,并不愿意讓東非進入當地。
而葡萄牙在當地的主要殖民地,分別是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兩地,葡萄牙因為和東非歷史恩怨的原因,是整個區域內,最不可能出售和租借港口給東非的國家。
即便現在東非和葡萄牙已經和解,但是葡萄牙顯然也不愿意引狼入室,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已經是葡萄牙僅存的幾塊重要的殖民地,它可不想昔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舊事重演。
然后是美國,美國在西非也有自己的勢力范圍,那就是美國親自培養的非洲嫡長子利比里亞。
克爾倫說道:“縱觀整個西,北非,要么是英法這種比較自主的國家,他們對東非抱有警惕,同時對帝國所求較小,要么就是葡萄牙和美國這種和東非有過歷史恩怨或者現在矛盾比較大的國家。”
“尤其是美國,美國最不希望東非在當地的擴張,畢竟兩國在大西洋戰略上有著較大沖突,我們之前就能壓制美國在南美的擴張,如果有了西北非沿岸的軍事據點,美國和帝國的競爭,豈不是會更加處于劣勢。”
“所以,西班牙能把達赫拉賣給帝國,已經是雪中送炭了,雖然這里的環境確實艱苦了一些,但有總比沒有強。”
在克爾倫的勸說下,萊比錫少尉的心情也平復了一下,嘴里卻還抱怨著說:“可是這環境也太惡劣了,但凡這里能有一處現成的港口,我也不至于這么吹毛求疵。”
雖然達赫拉前世是西撒哈拉僅有的幾處港口,但是在1935年,達赫拉的建設卻極其落后,或者說就是根本沒有開發的未開發之地。
西班牙人只在半島上建立了一處堡壘,平時也就幾個人在這里生活,這處堡壘連萊比錫少尉一行人都安置不了,至少最近一段時間,大部分就要在船上過夜。
而達赫拉沒有港口,所以軍艦是停在海灣里的,登陸需要放下小船劃到岸邊。
克爾倫安慰說道:“不如這么想,至少這里還有一塊可以停歇的陸地,總比在海上漂泊要強,而且達赫拉還有一口水井,解決我們的淡水問題。”
“至于對達赫拉的建設,肯定不是我們自己解決,畢竟這里沒有食物,甚至缺乏建設的材料,國內肯定要想辦法把物資調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