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海上十字路口,又是空中加油站,也難怪恩斯特對佛得角群島念念不忘,可惜東非與葡萄牙之間的歷史恩怨,現在成為了東非取得佛得角當地主導權的障礙。
弗里德里希皇儲也感到可惜,他直言道:“如果佛得角能掌握在帝國手中,南大西洋幾乎能成為帝國的內海。”
這并非夸張的說法,東非在多哥蘭已經建立了海軍基地,同時在南美北部的委內瑞拉等國,也有海軍分部,兩地之間的大西洋,就缺乏一個戰略支點,可以將東非在大西洋的海軍基地串聯起來。
這樣做,不說完全控制和封鎖南大西洋,也能讓其他國家無法挑戰東非在南大西洋的地位。
弗里德里希皇儲接著指出:“還有很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佛得角控制在我們手里,就可以壓制美國在非洲的前沿基地利比里亞。”
“美國海軍前往利比里亞,佛得角就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如果沒有佛得角,那美國想支援利比里亞的成本就會增加。”
在東非沒有大舉進入南美以前,美國對利比里亞基本不太重視,而現在,利比里亞幾乎就成了美國和東非對抗的前沿陣地。
尤其是因為美國推行“睦鄰政策”,把拉美的飯桌掀了以后,東非和美國的關系也更加緊張,為了反擊東非和加勒比海的聯系,在1934年中,羅斯福政府進一步提升了利比里亞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
雖然說現在非洲西北部,法國和英國的勢力最大,但是東非很清楚,美國才是東非真正的對手。
法國和英國都在持續衰弱,兩國的國力也完全無法和東非,美國這種超級大國抗衡,法國和英國在在西非的擴張,其實已經快到了極限。
這個進度,雖然慢于遠東,南亞,東南亞等區域,可也已經初現端倪,就比如兩國殖民地精英獨立意識的覺醒。
而東非和美國如果愿意加速這一過程,想要推翻法國和英國在西北非地區的統治,完全不是難事。
之所以,西非能夠維持穩定,本質上還是東非和美國兩個大國利益上存在分歧,兩虎相爭下,法國和英國反而變得安全了。
東非和美國,誰都不敢先打破非洲西北部的平衡,因為誰先動手,法國和英國等歐洲殖民勢力,就必然會倒向后動手的一方。
恩斯特說道:“對于非洲西北部,我們不用心急,拖的越晚,帝國的優勢只會越大,時機成熟后,我們再投注精力,獲得最大的蛋糕。”
“我們現在最忌憚的是過于咄咄逼人,會讓法國和英國和美國站在一邊,所以,在非洲西北部,我們必須遵守游戲規則,在國際秩序框架下,慢慢對當地進行經濟和文化上的滲透。”
破壞游戲規則是蘇聯和德國這種類型國家的打法,因為兩國沒有后路,或者更多的選擇性,東非的處境顯然沒有到這種程度。
就比如之前德國對奧匈帝國的征服,導致東非傳統第一大市場,中東歐市場的利益嚴重受損,東非在明面上都沒有大動干戈。
換位思考,這就類似于英國失去印度市場,如果真發生這種情況,英國肯定會跳腳,并且竭盡所能的去阻止局勢惡化。
而東非的底氣,就來源于東非的市場是多元的,中東歐市場的損失,還可以從其他區域的擴張中彌補,不至于讓東非傷筋動骨。
當然,這也得益于東非從本世紀初以來,就著手布局,建立本國經濟和市場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