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是從市場范圍來看,進入20世紀以后,東非其實在世界上是不斷收縮的,就比如北美,遠東和歐洲三大市場,東非都受到了沖擊。
但是,東非新開辟的環南大西洋,環印度市場,還有近期推進的環地中海市場,都在穩步推進。
并且這三大市場中,前兩個東非都已經占據絕對的主導權,不容易受到其他強國的干擾,而環地中海市場在北非鐵路開通后,安全性也會大大增強。
遠東,北美和歐洲市場更加誘人,但是不可控,一旦區域內國家針對東非,東非縱然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很難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后,美國推翻原本經濟政策,大搞關稅壁壘,就重點關注了東非對美國的出口企業,導致東非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大幅度減少。
東非除了在口頭上譴責美國以外,根本沒有辦法對美國實行有效反制,總不可能把軍艦開到美國家門口,讓美國把國門完全放開。
這里要知道一點,東非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所以在和對美國的貿易中,原本是處于優勢地位的,所以美國搞關稅戰,吃虧的主要是東非。
這還只是經濟領域,政治上美國羅斯福政府推行的睦鄰政策,也讓東非吃了一個啞巴虧。
當然,在東非的角度里,美國的各種行為屬于不仁不義,反過來,美國也認為東非不是好東西。
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一直到羅斯福上臺前,也是東非和美國關系有史以來,最惡劣的時候。
美國部分民眾在美國輿論還有政府的挑撥下,認為東非對美國工業和農業的傾銷,是導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在美國大手筆提高對東非商品的關稅時,美國民眾對這一政策基本持支持態度。
羅斯福上臺之后,東非和美國關系看似有所緩和,畢竟他公開表示美國和東非的友好關系。
但是,這種口頭上的表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作為一個非常有手段的政客,羅斯福對東非更類似“口蜜腹劍”,更擅長用軟刀子捅東非的軟肋。
不過,這也不奇怪,東非在全世界的崛起和壯大,已經事實上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除非美國真出一位卡特這樣的老好人,否則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會把東非視為最大威脅。
是的,現在東非就是美國排在第一位的競爭對手,而不是蘇聯。
蘇聯雖然是美國的敵人,但是,美國對蘇聯的忌憚,主要是蘇聯意識形態上的威脅。
而東非和美國卻有著實打實的利益之爭,涉及到美國的產業,還有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話語權問題。
現在,世界資本主義世界有三個領頭羊,分別就是東非,美國和德國,九成以上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希望這三個國家能夠聯手,將蘇聯徹底消滅。
當然,世界各國顯然也不希望,東非,美國和德國三個國家真的成為聯盟,瓜分世界,這種矛盾心理,也是現在國際秩序中一個重要變量。
不過,東非和美國也不是沒有共同話題,就比如兩國在壓制歐洲發展這個問題上,尤其是最近蘇聯和德國兩國的風頭都比較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