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者存在一定的爭議,英國和法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和人口,兩國本土發展也算國際一流水平,但是兩國的日漸衰落也是一個客觀事實,現在兩國的處境,有些類似前世的俄羅斯。
俄羅斯這個國家,毫無疑問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可就是無法利用起來,并且在國際競爭中,不斷衰微。
英法現在就是這種情況,看著體量驚人,但是這些資源無法整合優化,就比如殖民地的分離主義,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同時,兩國本土本土對殖民地的壓制也越發吃力。
蘇聯是否成為超級大國的爭議,則在于現在蘇聯工業整體發展水平,依舊偏低,在其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前,蘇聯的工業體量也略顯不足。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再給蘇聯十年和平發展的環境,蘇聯必然成為世界上無可爭議的新興世界超級大國。
而東非、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蘇聯,這六個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和五大強國之間的差距就太過明顯了,哪怕是同為列強的日本和意大利。
從國土角度來說,六大國里,國土面積最小的德國,也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英法兩國加上殖民地更是兩個龐然大物。
而在人口上,六個超級大國的人口體量,也至少也超過一億這個規模,這其中人口最多的是英國,包括海外殖民地,英國人口接近五億,其中印度人口就可能超過三點五億。
當然,這里的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這些區域。
英國之外,超級大國里人口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東非,東非人口超過兩億,其中也包括殖民地人口,第三是蘇聯,人口超過一億五千萬。
美國和德國排在第四和第五位,人口都在一億兩千萬以上。
而法國反而成為了六大超級大國中,人口最少的國家,就算加上法國的所有殖民地,法國人口也才勉強達到一億。
如果計算殖民地人口,日本的人口也能超過一億,但是人口在超級大國指標中,并非不是決定性數據,否則的話,遠東帝國和印度都可以這么算。
而日本在工業水平上,和超級大國的落差就更大了,就以超級大國中,整體工業質量最差的蘇聯來說,它的工業發展程度,都是要超過日本的。
日本的工業也就放在亞洲,現在算是天花板,但是和東非,美國,歐洲相比差距依舊明顯。
意大利就更不用說了,人口,面積還有工業,和六個超級大國對比都有顯著差距。
日本和意大利想躋身超級大國,前者就必須完成主導大東亞目標,后者則要構建地中海霸權,但是兩國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之前說過了東非和蘇聯對德國的態度,顯然蘇聯對德國最感覺憂慮,然后就是法國。
雖然法國現在對德國的外交和競爭中基本處于半躺平的狀態,但是當德奧合并的消息傳到法國,依舊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在法國國內,也出現了眾多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