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針對波蘭,立陶宛,西烏克蘭三個偽政府,我們也要繼續布局,拓寬蘇聯的安全邊界。”
波蘭,立陶宛和西烏克蘭政府,都沒有得到蘇聯的承認,而之所以蘇聯如此針對這三個國家,追溯歷史,這些地區原本就是沙俄的領土,所以在蘇聯看來,三國本身就是沙俄余孽,同時還是和德國帝國主義勾結的反動政權。
“芬蘭方面,我們也應該加快和他們的領土談判。”
現在蘇聯雖然和芬蘭有領土爭端,但是對芬蘭倒是沒有多少敵意,不過,蘇聯不能容忍芬蘭投靠德國,畢竟芬蘭事關到蘇聯列寧格勒等波羅的海國土的安全。
如果芬蘭投靠德國,這也就意味波羅的海北岸,成為德國的勢力范圍,德國把海軍可以開到芬蘭灣里,直接威脅南岸蘇聯國土安全,還有芬蘭灣東面的列寧格勒。
當然,對于蘇聯這種危機感極強,且掌控欲極強的國家來說,將芬蘭變成蘇聯本國領土,估計蘇聯才能得到滿足,當然,這顯然不是蘇聯的問題,而是東斯拉夫自身民族性格上的缺點。
“最后是西班牙,對西班牙共和派的支持不能再拖,如果西班牙也變成極端民族主義政權執政,那歐洲的極端民族主義政權就徹底形成一個龐大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反動集團。”
“在奧匈帝國變色后,我們不能再讓一個歐洲大國重蹈覆轍,除此外,還要利用帝國主義內部的矛盾,加強和法國的合作,任何能夠遏制德國的國家和勢力,我們都必須努力,讓他們站在德國的對立面。”
實際上在德國吞并奧匈帝國之后,法國和蘇聯的眉來眼去,就變得頻繁起來,兩國雖然有意識形態上的矛盾,但是在對德國問題上的共同話題有很多。
前世,法國為了防止德國的報復,熱衷于構建所謂“東方條約體系”,從而拉攏東歐國家,在東面給予德國壓力,而在前世,波蘭就是法國選中的“核心”。
但是,本時空里,波蘭政府本身是一戰中德國扶持起來的,更別說波蘭的實力遠不及前世,不管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有縮水,前世,波蘭好歹能稱的上“歐洲大國”,甚至自詡世界第七強國。
而現在,波蘭別說喊出這么有底氣的話,波蘭自身的體量,頂多也就是一個歐洲中等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更是以德國馬首是瞻。
當然,波蘭的心眼比較多,和德國的關系,更類似前世美國和日本的關系,但凡它的實力,能達到和德國抗衡的層次,必然會噬主,反咬德國一口。
不過,現在波蘭估計已經把所有小心思都藏的嚴嚴實實,畢竟德國在吞并奧匈帝國后,更不是波蘭能夠三心二意對待的超級大國了。
沒有了波蘭,法國在東歐方向,唯一能找到的打手,就只剩下蘇聯,可惜蘇聯不是沙俄,否則的話,兩國恐怕早就再次結盟了。
……
隨著蘇聯外交和對外意識形態輸出政策的調整,注定了接下來伊比利亞半島將更加風云激蕩。
不過,即便沒有蘇聯干涉,伊比利亞半島也不可能和平,畢竟德國也希望西班牙國民派能夠上臺,掌握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