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希爾比尼亞拉更靠近達爾富爾的中心位置,但是達爾富爾北部幾乎都是沙漠,人口集中在南部和西部。
至于水源上,尼亞拉的降水量雖然也比較匱乏,但是至少可以達到四百毫米以上,是法希爾的兩到三倍,并且通過東非建設的堤壩,在其南部形成了一個足以供應城市發展的水庫。
因此,從現代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尼亞拉更適合作為達爾富爾的經濟中心發展,同時也便于東非對達爾富爾地區的掌控。
可惜,達爾富爾地區因為過于貧窮的原因,它在東非的殖民地中,甚至都不太受重視。
不過現在達爾富爾有了翻身的機會,那就是北非鐵路正式全線貫通,達爾富爾成為了東非對環地中海貿易中的關鍵一環。
在尼亞拉市一邊,第一列從班加西港開往東非本土的貨物列車,也可以稱為東歐班列,正停靠在尼亞拉火車站補充飲用水和檢修,而這也吸引來了大量尼亞拉市民的圍觀。
“太好了,這列火車就是我們尼亞拉經濟騰飛的標志,以后尼亞拉將不再是帝國無視的偏遠地方,而是帝國和歐洲,北非貿易的關鍵節點!”
“北非鐵路的開通,對于尼亞拉市和達爾富爾的意義十分重大,沒有這條鐵路,達爾富爾始終都是帝國最無足輕重的領地,而有了這條鐵路,就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的地位,還能為達爾富爾的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所有達爾富爾人對這條鐵路的開通都充滿了期待,因為達爾富爾的機會實在太稀缺了。
長期以來,如果說東非周邊最貧窮和落后的國家或者地區,那達爾富爾絕對高居榜首,且地位無法撼動。
就算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兩國雖然也屬于低收入水平的落后國家,但是他們的人口和經濟體量大啊!
并且達爾富爾的氣候也是東非周邊最惡劣的,埃及和南德意志東部,也有大量的沙漠,但是埃及有尼羅河這個穩定的水源地,南德意志東部有沙里河和乍得湖流域,只有達爾富爾連一條可常年有水的河流都沒有。
所以,對于達爾富爾居民來說,水資源的匱乏,天然限制了當地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所以達爾富爾想要破局,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打破達爾富爾作為一個內陸地區,交通上的桎梏。
過去的達爾富爾,雖然也是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交匯之地,并且古代商業比較不錯,但是交通基本靠牲畜和人力,規模也很難提升,說難聽點,達爾富爾完全就是一個幾乎沒有多少人來的犄角旮旯。
而現在,北非鐵路開通后,達爾富爾的處境就完全變化了,在鐵路方面,北非鐵路是東非和環地中海貿易的大動脈,只要能夠一直維持,就能給達爾富爾帶來收益。
同時,隨著南德意志的發展,現在達爾富爾在東西方貿易上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沙里河和乍得湖流域有百萬人口的市場,而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經濟體量更不用多說,都是千萬人口的大市場,理論上他們和南德意志王國的貿易,通過達爾富爾是最方便快捷的。
:<ahref="https://fff6b"target="_blank">https://fff6b</a>。手機版:<ahref="https://fff6b"target="_blank">https://fff6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