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只怕皇上不會同意。」同喜道,「皇上擺明就是不想讓李家人活命。」
趙曜頹然地坐在椅子上,滿面悲傷道:「八哥到底還是拿李家樹威信,但這么做真的不明智。」
「殿下,事已至此,您也不用太在意。」
「我身為親王,又身為弟弟,這件事情不能不說。」趙曜打算寫一封奏折,把永安帝狠狠地罵一頓。「再者,不能任由反詩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不然真的會毀了大周的文脈。」
「殿下說的是。」
「磨墨。」
「是,殿下。」
趙曜寫了一封奏折,先是把永安帝怒罵了一通,接著寫反詩的危害性,最后請永安帝不要再做這種事情。
時隔一些時日后,永安帝收到趙曜寫的奏折。他看完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非常高興。
等趙曜收到永安帝的回信時,又得知永安帝開始拿京城的世家們開刀。
京城的一流世家已被太上皇鏟除了,但二流和三流世家都還在。這些世家雖不如一流世家有權勢,但是他們聚在一起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永安帝處理世家的手段比太上皇還要陰狠、狠辣,不留一點余地。
京城的二流和三流世家們原本就夾著尾巴生活,本想新皇登基,他們的日子或許會好過一些,沒想到他們成為新皇的刀下鬼。
朝中文武百官們也被永安帝狠毒的手段嚇到了。太上皇以前處理世家,都是徐徐圖之,而永安帝直接扣罪,然后鏟除。
見新皇的手段如此陰險毒辣,朝中不少大臣惶惶不安,生怕自己會是下一個倒霉的人。
這些大臣紛紛去找何相跟劉太師他們,請他們勸勸永安帝。
自從永安帝登基后,何相跟劉太師他們很少在朝堂上反對永安帝的政令。之前,永安帝以反詩為名處死李家,他們曾勸說過,但永安帝并沒有聽他們的話。
永安帝處理世家們的時候,何相跟劉太師他們卻沉默了,沒有阻止,也沒有支持。
朝臣們擔心永安帝處理完世家們,接下來就要處置勛貴們了。
朝中可是有不少勛貴,他們都是當年跟著先帝和太上皇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如今在朝中,雖不如何相他們手握重權,但也有些權勢。
太上皇對這些跟隨著他打江山的勛貴們很是優待,當然前提條件是他們本分守法。之前有些勛貴仗著自己有功,囂張跋扈,目無法紀,然后被太上皇嚴懲。自那以后,勛貴們都變得非常乖巧,不敢再仗著自己有功胡作非為。
其實,在永安帝登基之前,就有不少勛貴隕落。這些勛貴站隊支持皇子,參與奪嫡。他們擁護的皇子失敗,他們自然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現如今,朝中剩下的勛貴,一部分是保持中立,沒有參與皇子們的奪嫡。另一部分是支持永安帝的,他們不僅活了下來,還有從龍之功,權勢更盛以前。
保持中立的勛貴中一部分是太上皇的忠臣,另一部分是不想惹事。
太上皇的忠臣,比如說宋德康他們幾人,他們不僅手握兵權,還身居要職,永安帝輕易不敢動,但不想惹事的那部分勛貴,他們可不像宋德康他們幾人有權勢。如果永安帝想要拿他們開刀,他們毫無還擊之力。
這些勛貴為了活命,紛紛來找何相跟劉太師他們,希望他們能救救他們。
何相跟劉太師他們曾與這些勛貴并肩作戰過,自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出事。再者,他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