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受歡迎的物料,宣傳畫、繡品的盈利,將是她養義塾的基金來源之一。
所以,今日天賜的投徐家所好的機會,不能錯過。
鄭海珠先畫了福建人最熟悉的德化白瓷觀音輪廓,踩在蓮花上。
然后,回憶了一下參觀西方美術畫展時見過的各種圣母圣子像,她給觀音大士畫了一個鑲金邊的孔雀藍袍子,再塞進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頭發微卷,絕不畫肚兜,和觀音一樣都描了兩個金圈,看著既像送子觀音,又像圣母瑪利亞抱著耶穌。
繼而,鄭海珠想到了從顏思齊那里討來的早期浮世繪的富士山線條,畫在人像背后,又添了仙鶴、鳳凰、錦雞,反正什么鳥吉祥,就給畫上。人像的前景,則是模仿的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海浪,畫了一片浪花。
徐蕙珍聚精會神地看到此處,好奇道“阿珠姐姐,這個山和水,是哪里呀”
鄭海珠道“你們教的典籍,是不是有一部叫圣經圣經里是不是有一個故事叫出埃及記里面提到紅海佛教里,是不是有個山叫須彌山蕙珍小姐你看哈,我們大明百姓,你不管是傳天主教還是傳佛教,講紅海、講須彌山,他們未必聽得明白。但你一說西王母的仙山,觀音的南海,大伙兒從小就熟悉,一定秒懂。”
“秒是什么”徐蕙珍一臉問號,但很快恍然大悟,“你說的是不是一種很短的時間祖父教過我,泰西先生指利瑪竇的國度里,計時不用時辰、刻、息,他們用小時、分、秒。所以,秒懂,就是很容易懂的意思”
鄭海珠咧嘴大贊一句正確,心道,果然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家長的書房。
小蕙珍卻并沒有得意之色,而是盯著線稿布局圖,很認真地琢磨各處區域,分別用什么絲線和針法。
二人正拿著繡繃比劃到畫稿上時,只聽身后的窗戶吱呀一響。
鄭海珠和徐蕙珍回頭看,只見一個青衣藍裙的年輕女子,手腳并用、著急慌忙地從窗臺爬進屋來。
“你”
“鄭姑娘,是我茹韭兒”
不待鄭海珠眼里惶惑見濃,那年輕女子已自報家門。
鄭海珠聞言再細瞧,認出來,是府城月河邊的煙花巷里的姑娘。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