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教會雖然比瓦拉幾亞教會早出現,但經過奧斯曼的破壞和瓦拉幾亞的征服,其獨立性已經喪失殆盡。只能聽從瓦拉幾亞的調撥。
此時瓦拉幾亞國內的宗教雖然仍以東正教為主,但天主教、穆斯林等宗教教徒也在增長,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猶太教也在國內形成聚集區。
所有宗教中,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和東正教會走的最近。雖然兩者分家比東西教會大分裂還早。
米爾恰承認亞美尼亞教會,但其主教必須由大公選定,教會必須支持大公,不得有叛國行為。在布庫爾耶什蒂,一座亞美尼亞教堂也在規劃中。
一些投靠大公的小貴族被冊封為波雅爾,而一些投靠歐洲或者奧斯曼貴族的土地被收歸國有,然后被大公賜給忠心耿耿的人。這就形成了瓦拉幾亞的特別領主。
特別領主不同于波雅爾,他們聽命于大公,向大公服兵役或者提交賦稅。這加強了大公對地方的控制,也促進了瓦拉幾亞的統一和封建發展。
彼得的保加利亞總督令也下發到各處,不承認保加利亞給各國簽訂的商業條約,沒有瓦拉幾亞批準,任何國家的商人沒有免稅等特權。
這讓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國生氣了,伱直接報這兩身份證得了唄。現在哪個國家還能在東面做生意,真是。
合著沒有免稅特權你們就做不下去了,付出點什么怎么這么費勁呢。
康斯坦察、瓦爾納、索菲亞、尼什等是瓦拉幾亞重要關稅口岸,這些地方全部由大公派遣專門人員負責。
作為治理國家的主角,經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重視農桑也好,發展貿易也罷,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錢。如果你想借鑒,還不如借鑒東方兩千多年前的祖宗。一個重商,一個重農。
這兩個不知道死多少年的人一個讓他的國家成為霸主,一個讓他投靠的國家統一了全國。他們叫做管仲和商鞅。
政府迅速壟斷了保加利亞的食鹽,并且讓那些軍隊前去剿匪,保證商路暢通,這樣即使免除農業稅,依靠食鹽收入和商業稅也能生活下去。
彼得制訂了城市利益書,宣布擁有600列伊以上財產的商人免受體罰、免服兵役、免交人丁稅,只繳納百分之八的商業稅和免役金。這一政策深得工商業者的歡迎,一批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