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看一眼榮康郡主的“娘家”,都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好媳婦的人選。還是那句話,有條件的看不上,沒家底的,圣人看不上。
榮康郡主今年十六,即使是外姓,但也名義上的皇家郡主。等榮康郡主嫁進令國公府,也已經在十八以上了。更何況嚴恪是幼子,如今還沒到加冠的年紀,等他加冠,榮康郡主也差不多就二十了。郡主與嚴恪算是同歲,從歲數上來說,確實是比較般配的。
只看婚事,圣人對榮康郡主確實是盡心了。滿朝文武里,再也找不出一家,既比令國公府有體面,又能照管她的人家了。
圣人給榮康郡主定下這樣的婚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女兒臨清公主是令國公世子夫人,未來的令國公夫人。
榮康郡主基本算得上是娘家無人,在京勛貴根本沒有人把魏縣令一家當作郡主的娘家人看待。甚至于魏夫人自己都知道,她家不過是靠著圣恩才能走到如今,再想往高枝兒上攀,那純屬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陸氏給亦婉做媒時,魏夫人一口就應了下來。她們這樣的人家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亦婉已經是能遇上最好的人選,沒有什么可挑揀的。便是亦婉生母只是姨娘又如何難道兩家來往不是正房夫人去交際,反倒讓姨娘當家做主的這樣的不是沒有,只是各有各的緣故。不是正房夫人亡故,就是男人家寵妾滅妻,總有個由頭在。
圣人也沒指望魏莫鈐能出多大力,只是想著不能叫魏家看著明面兒上無人,有沒有這個虛殼子在,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雖做不成榮康郡主的后盾,但好歹有招牌在。不至于讓外人說,這位和錦衣衛指揮使周璋一樣,是個滿門絕滅無人的。
為了能讓榮康郡主在婆家過得舒心,圣人破格提拔嚴恪為駙馬都尉,這對嚴家來說當然是恩寵,只是搭上這樣一樁婚事,這份恩寵也不免有幾分褪色。如果令國公府真的還想再與皇家聯姻,不必圣人的女兒,圣人的孫女也成啊平王無女,景王不必提,恭王可是正經有兩個親女兒的,還是正經的郡主,不是外姓
以令國公府的實力,即使向圣人求娶恭王之女,也是配得上那位郡主的。畢竟長子已經尚了公主,幼子再尚一位郡主,別人也不會說這是令國公府出格。
不過論起來,榮康郡主這個貼牌郡主,確實要比圣人真正的孫女過得還要好。恭王府兩位郡主不止得到郡主封號的時間晚于榮康郡主,這是宮里的傳統,害怕孩子年紀小壓不住封號,雖有省幾年開銷的嫌疑,但也是為孩子好。
更何況恭王的兩個女兒是隨其父住在王府,只有年節或者恭王入宮請安的時候才會入宮拜見圣人。毫不客氣地說,恭王府兩位郡主在宮里的時間加起來,都比不過榮康郡主
住在宮里的時間長。
這也是令國公太夫人對榮康郡主比較忌諱的一點,圣人活著的時候壓過正牌郡主便也罷了。若是日后大位落到恭王身上,兩位郡主晉升公主,回想起往日時光,一笑置之算是性情好的。若遇上那性情不好的,豈不是要全家遭罪莫說臨清公主那時是長公主,圣人是親兄弟都有可能削減待遇,更不用說還隔了一層。
這一樁樁一件件,現在的體面,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不體面。
令國公太夫人為什么在選秀前會答應二孫子與亦寧的婚事看重的就是陸氏是百年不倒的世家,白閣老又是多年宰輔,便是日后新帝登基,也不得不倚重老臣。要是白閣老走在圣人前頭,那只能說兩家運氣不好。這對令國公太夫人來說是一場豪賭,她老人家都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那時候。老人家雖然偏疼小孫子,但心里還是念著全家人的。
似榮康郡主這樣的孫媳婦娶進門,跟迎了尊活菩薩進門有什么區別
這份旨意宣讀完,令國公太夫人臉上的笑容似笑非笑,只對亦安道,“使者一路奔波,還請暫且于花廳歇息,公主想是有話要對天使講。”令國公太夫人不算是睜眼說瞎話,臨清公主確實是有話要對亦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