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層需要抵御銀河宇宙射線及太陽質子影響,除此之外,防護層還要能夠應對火星塵暴,增強它們,必定會影響續航,但增強續航,又會給結構和整體設計帶來更多風險和矛盾。
所以,你們要綜合考量,盡可能去發揮優勢,同時提升短板。
這段時間,星海子公司在月球深層挖掘到了一些特殊的催化礦物和材料,或許你們可以和材料研發部門多溝通交流,他們有些還未成功的項目,或許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發。”
在九州科技的內部技術共享平臺,每個人的身份權限可以看到的技術和項目都有不同。
對于全體九州科技的員工而言,也只有顧青能夠看到那些還在進行中的特殊項目真實情況。
他的提醒,并沒有超出規則限制。
李開夏團隊也需要主動找材料研發部門,在他們團隊的權限當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在顧青說完這番話之后,李開夏的目光才勉強離開了顯示界面。
這位由九州科技培養出來的精英工程師,表情嚴肅,但眉頭微皺的對顧青點了點頭,在得到顧青同意之后,立馬將測試成績分享到了團隊服務器當中,讓眾人一起觀看測試報告。
雖然顧青就在一旁,但這些已經進入工作狀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卻是已經開始了此起彼伏的交流聲。
“能源輸出這方面,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持續功率已經可以做到110瓦以上,也只是勉強合格嗎?不過,有固態能源電池組做儲備,倒是不用擔心。”
“不用擔心個錘子,你不用擔心,要為我們動力系統著想,再想辦法縮一縮體積,盡可能減少體積,增加能源儲備。”
“設備艙溫度波動范圍在-140c至20c的環境下,必須要做到±1c的準確控制,能源再怎么少,也不能少了我們生態維持系統的需要,我們還要增加一些能源需求才行。”
“想要安全登陸月球,漫長的飛行時間里,水循環系統能夠保證每天為每位航天員提供3.5升安全飲用水,廢水回收率都已經做到了85%的程度,但是評分卻只有一個勉強及格的69分,都用上石墨烯和月球過濾設備了……難道還要增加一個特殊顆粒處理裝置?再提升回收率?不過,怎么往上刷呢?”
顧青看到這群人抓耳撓腮的模樣,給李開夏的個人終端發了一則信息,告訴他,團隊可以暫時在這個房間停留五個小時,等到風洞內部清理完成之后,就必須要離開的信息之后,自己也轉身離開了這個房間。
對于李開夏團隊設計研發的飛船方案,顧青其實更加看好。
雖然看似中庸,沒有張天浩、楚辭這些人設計的“科幻”,但這種中庸的設計,往往能承載更多設備和技術。
下一次往返登陸火星成功之后,停留在火星上的機器人數量倍增,就能夠依靠火星材料,建造更完善的基地。
再下一次載人登陸火星,安全程度也就更高。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