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誘導后行右側股動靜脈插管,股動脈采用15~17Fr導管,插管至髂總動脈水平;股靜脈采用19~21Fr導管,插管至下腔靜脈水平。選用全肝素涂層膜肺及管道、變溫器、離心泵頭與氧合器。導管置人完成后即開始轉流。
ECMO的最大流量通常決定于插管。每一種插管都有其特殊的流量-壓力曲線。插管越大流量越高。比如,17號的動脈插管只可以達到每分鐘4到5L的流量,而21號的插管可以在不對管壁造成額外壓力的情況下達到6L/每分鐘的流量。
考慮到小石頭的年齡因素,鄭仁嘗試了很多次,最后選擇了最合適型號的插管。
初始流量為間斷心輸出量的50%,轉流期間維持在30%以上,術中根據氧合及心功能情況,調整轉速和流量。
鄭仁也沒有購買助手幫助自己手術,這次只是摸索一下經驗。雖然剩余的手術訓練時間很多,但鄭仁并不準備“浪費”。
這次手術,鄭仁并不認為3d打印的克隆肺組織可以完美勝任。如果有異常情況,他準備把蘇云支走,然后“瞞天過海”,用系統空間里的肺組織置換蘇云熟悉的實驗室帶來的3d打印肺組織。
這么做風險很大,但鄭仁為了手術成功已經做了最壞的準備。
能拿出來真正做移植的肺組織都是幾十萬的經驗值才能兌換,比之前在系統空間里用的更昂貴。
一點點來吧,希望蘇云那面提供的肺組織能比較靠譜。
當開始手術的時候,鄭仁發現了異常。
在ECMO流量下降前,他觀察到“管道震顫”的現象。
這是由于當血管內容量狀態處于較低水平時,ECMO管路內的負壓引起靜脈插管撞擊靜脈壁所導致的現象。
持續震顫可能導致ECMO報警或“吸壁至流量下降”,鄭仁調低ECMO流量后發現震顫幅度可迅速緩解;隨后他采取邊擴容邊緩慢增加ECMO流量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正常來講管道震顫現象在ecmo的使用中不算罕見,想來老賀應該碰到過很多次。但鄭仁還是很謹慎的一點點解決管道震顫的情況,一直到怎么擴容,給多大劑量才避免發生管道震顫都摸的一清二楚。
只是一個細節,就足足浪費了30個小時的手術訓練時間。
手術越來越大,手術訓練時間消耗的也越來越多。幸虧有3d打印的模擬人可供訓練,要不然在系統手術室里購買助手,一系列下來估計也訓練不了幾次。
不過讓鄭仁比較欣慰的是蘇云帶來的3d打印克隆肺組織相當不錯,完成手術后系統竟然給出了88%的手術完成度。
這個完成度在鄭仁做過的手術中是比較低的,但鄭仁已經證明了的一點是3d打印的組織和在系統空間購買的組織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只要沒事就好,鄭仁也不想大變活人一樣變出肺組織臟器。
一個喉鏡、一個刀片,這都是小事兒,隨便怎么解釋。哪怕蘇云或是別人心存疑慮,也會認為鄭仁是強迫癥,只是趕巧了而已。
但變出來一個肺臟……
倒賣人體器官的么?要是那樣的話,只要被人注意到,后果不堪設想。
克隆肺臟應該能用,這是鄭仁得到的最好的消息。
62個小時的手術訓練砸進去,鄭仁覺得自己的水平真心不錯。器官移植專精,雖然大豬蹄子沒有給出說明,但鄭仁確信這個專精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