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來蘇韻也有粉絲
偷偷說一句,蘇韻微博底下很多人是活躍的。
姜芷寫的祝語是“不要內耗,好好生活”,還有點溫暖誒。
等到簽完名字,許知才問女孩“請問你知道附近有和魚相關的建筑嗎比如長得像魚型的建筑,或者名字帶著魚字的建筑”
女孩對這一片很熟悉,聞言想了想,很確定地回答“沒有。”
幾人并不意外,節目組不可能那么好心,讓她們輕易地找到。
姜芷又問道“那你可以告訴我們幾個附近的地標性建筑嗎”
雖然不確定節目組會不會選,但到底能多幾個選擇和提示。
得到標志性地點后,她們和女孩告別,繼續朝著東走。
她們在上節目前,手機等通訊工具就被節目收走。
所以哪怕剛才得到了女孩的幾個地點和大致方向,她們也只能按部就班,每個地點掃過去。
林煙腦海里全都是魚“魚還能在什么地方出現魚攤排除的話,那我們接下來去飯店”
許知看向街道周圍“飯店好像有點太多了,挨個問過去不現實。”
她們還在討論的時候,蘇韻突然開了口“你們看那邊。”
她指向的是條巷子,但打眼掃過去,只看到幾個攤位。
但重要的是,在巷子最靠近里面的地方,有個攤位,上面掛著三張魚的剪紙作品。
看到的她們,眼睛都亮了起來
是魚鏡頭轉過去的時候,我都激動了一下
剪紙是不是何榮縣這里的非遺我感覺她們找的是正確的。
負責剪紙攤位的是位老奶奶,她看到幾個人走過來,絲毫都不驚訝,“幾位姑娘,要不要看看我這里的剪紙啊”
蘇韻和姜芷對視一眼,看來她們沒有找錯,這就是節目組給她們留下的線索。
她們自然不可能拒絕老奶奶的話,小心的拿起攤位前已經剪好的作品。
紅色剪紙被精巧的技藝分割,線條如同流動般的順暢,魚身上的每個鱗片仿佛都有了生命,栩栩如生,足以見得剪紙人高超的技術。
老奶奶在她們看的時候,也在鏡頭前面科普著關于何榮縣剪紙的知識。
“何榮縣剪紙的歷史悠久,代代傳承下來,到今年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不過現在愿意學剪紙的人越來越少,我們也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我的天,清晰地能看清每條紋路,我好喜歡
節目組有心了不過剪紙能不能出文創產品,想買。
想買1,感覺很有意義。
林煙看完說道“這都是奶奶自己剪得嗎好厲害。”
老奶奶的笑容慈祥,聽到林煙的話道“都是我自己剪得,你們如果學的話,我可以教你們。達到合格水平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們想知道的事情。”
聽到奶奶的話,幾個人拿起攤位上的工具,然后面面相覷“你們學過嗎”
然后紛紛搖頭。
節目組原來在這里等著,不過剪紙應該很難學吧
她們學的好認真,不過看起來很像我學高數,知識從耳朵里流過,什么也沒剩下。
你們剛才看到了沒有,奶奶講的時候,林煙撿了個紙,抬起頭就我是誰,我在哪兒,我究竟在做什么
她們幾個人,在嘗試n次之后,總算拿到了奶奶通過的認證,隨后也得到目的地的線索。
走出巷子的時候,許知才想起來問蘇韻“奶奶的攤位這么隱蔽,你是怎么看到的”
如果不是蘇韻,她們肯定會忽略這里,直接走過頭。
姜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