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虒人說石紐山乃五龍歸位之地。大禹之父鯀gun,有崇部落的首領,首創筑城郭。鯀的太祖就是黃帝。
洪水的泛濫,四岳向堯帝推薦鯀治水,舜巡以鯀圍堵水患之法無效而流放鯀到東夷羽山。
鯀子禹娶妻涂山氏女嬌,禹繼命治水,吸取父之教訓,變堵攔為疏導,歷經十三年艱辛,疏通九水,除天下水患,繼舜位為帝。
禹帝在揚州會稽郡第二次會盟時去世,葬在會稽。會稽之地因禹帝此次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取“會”“計”始名會稽。
一路上,眾人總結,蠶陵以上,地勢大體平易。蠶陵以下,河谷深狹,岸道險窄。至綿虒乃略開展,開始多農地。韓單道“這一路也是古蜀王率子民向成都平原遷徙之路。”
到達都江堰,眾人看到碼頭有許多商隊、馬匹和堆積的貨物,非常熱鬧。西北商隊有參狼羌、白馬羌、鐘羌、鞏唐羌、隴西郡漢人等。東南的商隊有從長江流域過來的,有從成都平原過來的。東南商隊用船把貨運到都江堰,西北商隊把毛皮、馬、牛、羊等沿汶水走陸路到此。交換后,西北商隊把貨馱到馬背上運回西北,東南商隊把貨裝船運回成都平原或長江流域。
韓單介紹道“四百四十八年前,秦王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開通綿虒道附近的玉壘山,分岷水流向成都平原,形成郫水和檢水,兩水分別自北和西繞城,在成都東南隅匯合。
郫水又稱內江、府河,檢水又稱外江、流江、南河、錦江、清江、汶江、笮橋水。外江保灌溉,內江保成都。自此成都便可舶舟千里入長江。蜀郡﹑廣漢郡又是金銀器、漆器的造制地。
湔水出山之口有湔堰,湔堰乃后人仿都江堰也。湔堰下至犍為有白華津、皂里津、江首津、沙頭津東州頭、江南津。入犍為郡有漢安橋、玉津、東沮津。共七津。津者渡口也。”眾人大致明白了都江成都平原的水系。
繼續前行,過郫縣郫城。韓單介紹道“郫城北有蜀郡繁縣、東有廣漢郡新都縣、南有蜀郡江原縣,西南有臨邛qiong城,又叫公孫述城,屬蜀郡臨邛縣。
臨邛城乃通往西南的貿易,通達益州越雋嶲郡、益州益州郡、益州永昌郡、西域南羌、西域西南諸國盤越國、身毒、南方撣國等。
成都城南尚有一個廣都縣,李冰在廣都打出第一口鹽井,后來蜀郡人在臨邛打出的鹽井更是名揚天下。據說巴郡的西充國也有許多鹽井。”
韓遂道“吾記得史記貨殖列傳有記載,秦破趙,遷趙人卓氏、齊人程鄭至臨邛,用鐵冶富。前漢朝司馬相如妻卓文君就是這個趙人卓氏后裔。”這么一聊天,眾人知道了成都及周邊各縣及方位。
六月初這一日,眾人到達成都縣縣城北門。成都乃大漢西南要沖。北門外有木材碼頭,上游所伐之圓木順水漂下,碼頭民夫從濤濤河水中把木頭撈上岸,外來客喜站在北門橋上觀看這驚險刺激的場景。
眾人繞城到西門,又到南門。南門外為糧食碼頭,產自成都平原各縣的稻米在這里儲運分流到各地。
從南門繞到東門,東門外為貨物集散區,東南沙頭津乃雜貨和絲錦碼頭。東門橋兩岸最熱鬧,賈商云集,客棧、酒館、店鋪鱗次櫛比。
韓遂商隊在城東門外貨倉區租了一大片專供商隊歇息的馬廄場,旁有客棧。十名韓家部曲、二名羌兵留守馬匹和錢幣等。
韓遂帶著韓單、韓嘉、楊積、東起、張海乘船去絲錦碼頭觀看詢問絲綢和蜀錦市價后從東門進城,入住城內東區市場街的張記客棧。韓單上次來蜀地與張記客棧的東家初步商談了蜀錦貿易。
次日,韓單喊來引弓門客東蜀郡和韓遂見了一面,韓遂夸獎彼支持韓單做的好。東蜀郡因身份不便,先行告退。
韓單帶著眾人開始游玩成都,順便細致觀看城內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