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李受,率九千步騎,并做后備兵源。
李受上年從京兆丞轉任京兆尹,任京兆丞之前在金城任過臨羌縣縣長,乃金城通,要特別當心。
李受鎮守長安、安陵、平陵、茂陵、槐里、武功、郿縣諸縣,負責押運糧草和守護屯糧地武功縣。
平陵縣縣令聶玱鎮守第一級屯糧地平陵縣縣城武功縣縣長李璜鎮守第二級屯糧地武功縣縣城。
衡昺、李受祖上均有人任過太尉。
除去衡昺、李受二軍,漢軍在美陽到郿縣前線共計布有八萬六千步騎。
邊章和韓遂對視苦笑,朝廷用將,大將軍何進封為“慎侯”,車騎將軍張溫字“慎”,蕩寇將軍周慎名“慎”。
看來朝廷把全大漢各州郡能抽調的兵都抽調來了,包括了滅黃巾軍的皇甫嵩和朱儁的兩大主力軍。
朝廷用兵要義必是“慎”字,聯軍當以“奇”克“慎”。官軍人數已與對付黃巾軍的總兵力相當了,此戰必為一場惡戰,如勝,“美陽之戰”必名垂史書。
邊章、韓遂和督護府即刻整兵,從后方陸續抽調更多的兵力趕赴前線,進兵至美陽縣縣城西門外五十里。
扎下九營,分別為前左營,前中營,前右營,側左營,中軍大營,側右營,后左營,后中營,后右營。
前中營,一萬八千四百騎楊騰,六千二百騎蒲淵,一千騎楊荃,三千七百騎楊午,三千七百五十騎楊遠,三千七百五十騎
前左營,一萬七千四百五十騎竇茂,六千二百騎楊合,三千七百五十騎楊覺,三千七百五十騎楊穗,三千七百五十騎
前右營,一萬七千四百五十騎雷定,六千二百騎楊里,三千七百五十騎楊奢,三千七百五十騎楊紀,三千七百五十騎
側左營,八千五百八十騎邊通,二千二百六十騎零堅,四千五百二十騎和從隴縣抽調來的一千八百騎
中軍大營,一萬四千二百二十騎邊章,一千九百騎降卒韓遂,七百騎和一千九百騎降卒以及雍縣韓家部曲一千騎北宮伯玉,三百一十騎李文侯軍五百五十騎王國,一百五十騎和和從狄道縣抽調來的一千騎以及從略陽縣抽調來的一千八百騎宋建,三百一十騎和和從白石、枹罕、河關三縣抽調來的二千四百騎以及從顯親縣抽調來的一千八百騎雕零赤,九十騎滇吾,三百一十騎
側右營,七千二百三十騎滇木,四千四百三十騎和從大夏縣抽調來的一千騎以及從成紀縣抽調來的一千八百騎
后左營,一千八百騎齊予,一千八百騎
后中營,三千九百騎呂其,一千九百騎和從杜陽縣、漆縣抽調來的二千騎
后右營,一千八百騎齊川,一千八百騎。
美陽前線聯軍合計達九萬零八百三十騎。
聯軍北部軍滇韋、良熙、王奎、封乾、滇甫、雷敦的三千七百八十騎繼續襲擾位于長安北的左馮翊郡的黃白城。
大夏縣滇木留守一千七百騎枹罕縣宋建留守一千七百騎白石縣宋建留守一千七百騎河關縣宋建留守五十騎狄道縣北部王國留守一千七百騎杜陽縣、漆縣各留一千騎守軍。
隴縣、略陽縣、顯親縣、成紀縣四縣由韓遂部曲韓仁從長離川各抽一千八百騎接防,長離川只留下九百騎。
汧縣、隃麋縣、雍縣、杜陽縣、漆縣、祋栩縣、云陽縣、平陵縣、茂陵縣各有四百漢役卒歸降漆垣縣有二百漢役卒歸降。合計三千八百人。在雍縣集訓完成,混編入邊章和韓遂的漢部曲中,二人各分得一千九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