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郎涼州漢陽郡西縣人趙融為助軍左校尉
荊州江夏郡西陵縣人馮芳為助軍右校尉
諫議大夫兗州陳留郡圉縣人夏牟為左校尉
校尉豫州潁川郡人淳于瓊為右校尉。
八個校尉,皆歸蹇碩統領。
袁紹從虎賁中郎將轉任西園軍中軍校尉。
鮑鴻本年剛從右扶風太守轉屯騎校尉,又轉任西園軍下軍校尉。
豫州沛國人朱翻接任右扶風太守。
馮芳妻乃宦官中常侍兼大長秋曹節的養女。
袁家有人在朝中任中常侍,曹操祖父曹騰為宦官,故八校尉中有四人與宦官有關。
袁術本年丁父憂三年滿,接替袁紹出任虎賁中郎將。之前任折沖校尉。
司徒豫州汝南郡平輿縣人許相罷免,轉任少府。司空豫州沛國人丁宮轉為司徒。光祿勛荊州南陽郡安眾縣人劉弘轉為司空。
衛尉冀州河間國人董重為驃騎將軍。董重乃永樂宮董太后兄子。車騎將軍仍是何苗。
由這兩個皇家外戚掌握漢軍實權。
臨晉侯楊彪出任衛尉,又轉太中大夫。益州蜀郡成都人趙謨接替衛尉。
九月,在去幽州的路上返回的南匈奴南單于于扶羅無路可去,反叛朝廷,投靠占據并州太原郡的郭太。
于扶羅又與郭太的白波谷軍聯合向東南方向進攻司隸河東郡。
河東郡的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等響應郭太起事,加盟郭太軍。
不計于扶羅軍,白波谷軍已達十余萬。
本年初,張純與烏桓遼西大人丘力居等,步騎五萬,攻掠幽、冀、青、徐四州。攻破幽州漁陽郡、冀州河間國、冀州清河國、青州平原郡,前鋒經掠青州濟南國和齊國,甚至抵達徐州瑯邪國邊境。
朝廷遣中郎將孟益率騎都尉公孫瓚討張純等。
公孫瓚與張純戰于幽州遼東屬國石門山,張純等大敗,棄妻、子,逃往塞外公孫瓚悉得所掠男女。
公孫瓚孤軍深入,無后繼援,反為丘力居等圍于遼西郡管子城二百余日,糧盡眾潰,士卒死者過半。張純、丘力居等亦兵卒困乏,遠走遼西郡柳城。
朝廷下詔拜公孫瓚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復兼領遼東屬國長史。
公孫瓚在任涿郡涿縣縣令前曾舉孝廉任過遼東屬國長史,是涿郡涿縣人盧植和司隸弘農郡華陰縣人劉寬的門生。
公孫瓚使一桿帶雙刃的矛槍,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冬十月,壬午御殿后槐樹自拔倒豎。青、徐黃巾軍復起,攻掠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