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太守田威都病逝,前年棄官在京的蓋勛外放為武都太守,走路上又被皇帝招回,轉任討虜校尉,典禁軍。山昱繼任武都太守。
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帝欲壓之晦氣,乃大發四方兵,講武于平樂觀下。
平樂觀起大壇,上建十二重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騎數萬人,結營為陣。
甲子日公元188年11月22日,帝親出皇宮臨軍,駐大華蓋下,大將軍何進駐小華蓋下。
帝親自貫鎧甲,騎披甲戰馬,稱“無上將軍”,耀兵于平樂觀,行于陣前三個來回而還,以兵授與大將軍何進。平樂觀在洛陽城西。
帝疑望氣者所言,調漢中太守單飏入京任尚書。單飏任漢中太守前任太史令多年,精通天象。又采納蜀郡太守高聯的舉薦,蜀郡北部都尉蘇固接任單飏出任漢中太守。
京兆尹樊陵轉任司隸校尉,張溫從司隸校尉轉任尚書令。
傳言蓋勛與袁紹、劉虞共謀誅宦官。正好司隸校尉張溫轉職前向皇帝推薦蓋勛任京兆尹,帝本欲延長任蓋勛討虜校尉的任期,但蹇碩等宦官懼蓋勛,一齊勸帝從張溫奏,帝拜蓋勛為京兆尹。
長安縣縣令楊黨仗著父親是中常侍貪污上千萬錢,蓋勛一到任京兆尹就彈劾倒父子二人。由袁遺接任長安縣縣令。袁遺乃袁紹大伯父之子。
皇子劉辨寵信的宦官中常侍尚醫監高望的養子在長安,劉辨找蹇碩,讓蹇碩傳個話給蓋勛,讓蓋勛提拔一下高望的養子,蓋勛置之不理。但皇帝仍對蓋勛十分信任。
劉辨乃帝與何皇后的嫡長子。劉辨出生后,何皇后送子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中長大。
京師傳言,帝不喜劉辨,而喜次子劉協。劉協自小在永樂宮長大,由董太后悉心撫養,舉止端莊,深得靈帝喜愛。
劉協母親王美人,名王榮,是前五官中郎將冀州趙國邯鄲縣人王苞的孫女、王章之女。王美人生下劉協后即被何皇后鴆殺。
京兆及長安城只有五千漢軍,京兆尹蓋勛為了對抗聯軍,向朝廷奏請征募士兵湊齊一萬人,并表奏征辟處士右扶風郡平陵縣人士孫瑞為鷹鷂都尉,右扶風郡杜陽縣人皮氏長魏杰為破敵都尉,京兆長安縣人杜楷為威虜都尉,弘農郡華陰縣人弘農郡功曹史楊儒為鳥擊都尉,京兆長陵縣人第五儁為清寇都尉。各領二千兵卒。
五個都尉,皆素有名,悉領屬勛。京師傳聞,蓋勛雖在外,每遇軍國密事,帝常手詔問蓋勛。帝對蓋勛數加賞賜,甚見親信,在朝臣中位右列。
朝廷下詔復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人來救陳倉。
其中有從右扶風郡調用五千步騎,從左馮翊郡借有二千步騎,董卓本部三千步騎,朝廷之前調給董卓出征后來留守郿縣的一萬步騎,皇甫嵩新帶來二萬步騎。
傳聞,董卓勸皇甫嵩速救陳倉。皇甫嵩認為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兵。陳倉雖城守固備,未易可拔。聯軍雖強,攻陳倉不下,其眾必疲,疲而擊之。
故皇甫嵩按兵不動,四萬大軍停留在右扶風郡郿縣一帶。
韓遂看完信報驚嘆,這位傷心的張純一怒之下起事,挑起了一系列的大事件,天下大亂矣
張溫選公孫瓚帶三千烏桓兵增援三輔,而未選毛遂自薦的張純,烏桓兵逃散
張純和烏桓起事,攪動幽、冀、青、徐四州
南匈奴一部征張純南匈奴本部內亂,與休屠各胡起事郭太白波谷起事攻太原、河東南匈奴一部與郭太合兵攻河內。
同時新冒出四支新的過十萬眾的起事軍張純和烏桓軍,郭太白波谷軍,南匈奴一部軍,南匈奴本部落軍和休屠各胡軍。
另有青州黃巾軍、徐州黃巾軍、豫州汝南葛陂黃巾軍。
還有益州馬相軍和豫州陸梁軍,但已滅亡。
韓遂記得新任右扶風太守的沛國人朱翻是自己當年在太學的毛詩班同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