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笑道“如此一來,涼州物價低,三輔錢幣會向涼州流來,涼州物價越加穩定。”
眾人舉杯齊贊韓家壯舉。
送走索頭部首領們,韓遂和成公英商定,聯軍督護府增設平準官,調錢庫官副官韓悉出任平準官。
韓悉之前擔任過韓家前任大總管韓理的助手多年。韓遂父親生前在朝廷曾出任過平準丞。
平準官對市面糧、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調劑市價,抑制富商大賈賺取巨利。
具體實施
一是韓家向市場以五百錢一石投入二百萬石粟米,打壓涼州糧價。
二是韓家對無錢幣的家族、庶民借貸,以房屋、莊苑、牛馬等抵押,年利為一成之三成低息,或以勞役折算抵消本金和低息。
三是韓家對需要大額錢幣周轉或貿易,但又無足夠錢幣的望族、部落,采用雙方到韓家記賬的方式,由韓家做保。韓家收取一成之三成保費。
成公英推斷道“第一條舉措最為兇險,可能二百萬石粟米投入到市場被一搶而空,涼州糧價仍然居高不下,再投二百萬石粟米仍然如此,加上聯軍每年的軍糧供給,韓家面臨存糧很快耗盡的危險。
韓遂道“只能如此,如糧價控制不足,發給聯軍兵士的錢幣買不到兵士家眷所需的足夠一年的糧食,韓家就要每年拿出數倍于發給兵士軍糧的粟米發給兵士家眷,韓家糧庫耗盡的更快,遠比投入市場二百萬石粟米多的多。吾等最多投放二次,如未成效,當即刻中止。”
成公英想想的確可試試。韓遂寫信交給韓悉和拓跋銀送到西鎮交給韓家大總管韓兆去辦理對索頭部的糧食、馬匹交易,以及啟動實施平抑市價的三條。
拓跋銀對平準官的事感興趣,韓遂答應派彼給韓悉做助手。
三月至四月,長安附近一下子涌入一百多萬洛陽人口,很快吃光了所有市面糧食,司隸糧價比上月翻了一倍,達二千錢一石,仍未有任何下降的苗頭。
韓家以五百錢低價投放二百萬石粟米入市場,涼州的糧價稍稍回落后還是繼續沖高達到一千二百錢一石粟米,比司隸低八百錢。
韓悉來報,司隸缺錢幣,涼州的五銖銅錢幣通過各種方式外流到司隸。
韓遂下令各關隘嚴控糧、錢幣流出涼州。
韓遂徹夜難眠,知道貨幣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投入市場的糧食如入無底洞,韓家顯然無力獨自挽救這場災難,但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第二日,韓遂通知成公英、韓悉停止第二批二百萬石粟米入市。叫上平準官韓悉、錢庫官田喜、糧庫官樊浦、糧庫副官殷谷,帶上三十名引弓門客衛士,一同騎馬奔往榆中縣。
榆中縣縣長韓貴、功曹韓果、主簿成公惠、校尉韓宛、干將都尉部都尉韓撫、韓家榆中縣總管韓節、副總管曹濟、護苑長韓式等聯軍官吏一齊到縣城南門外迎接韓遂等入城。
韓遂命韓節請來榆中縣邊章家族清洗后剩下的銅器匠中經驗豐富的三人,一同商議造銅錢幣之事,以補充涼州市面五銖錢不足。
銅器匠萬津、李頓、胡炬均表示仿五銖錢可行,制模具,收集熟銅重新回爐。
韓遂調韓家新地冶鐵苑副總管兼冶銅總管侯樂、兩名冶銅羌俘、三萬斤粗銅錠到榆中縣原邊家莊苑。
任命糧庫副官殷谷兼鑄幣官,侯樂、萬津、李頓、胡炬兼鑄幣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