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預料,豫州必將有一場血戰。
結合荊州最新的信報,韓佟整理出的荊州劉表的動向。
荊州由劉表、袁術、蘇代等分據。
劉表經略襄陽以南,無暇顧及南陽,順水推舟,上表袁術為南陽太守,董卓為給劉表面子,拉攏和穩住袁術,準之。
劉表派荊州襄陽人蔡瑁擔任江夏太守,派南陽人張羨出任零陵太守。
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
武陵太守曹寅棄官而去,劉表派荊州從事兗州東郡東阿縣人程伯盛接任武陵太守。
劉表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眾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并襲取彼等部眾。
又遣蒯越、龐季說降了占據襄陽城的江夏賊陳生和張虎。
陳生和張虎二部隨同黃祖部去守江夏,換回蔡瑁所部,準備奪取包括江陵縣在內的南郡全境。
劉表坐鎮襄陽,派南郡中盧縣蒯家部曲向襄陽兩翼出兵,占據縣令棄官出走的荊州南陽郡章陵縣和益州漢中郡房陵縣。
為籠絡蒯家,劉表在襄陽右翼的章陵縣設章陵郡,任命前汝陽令蒯越為章陵太守。章陵郡于是成為荊州第八郡。
據說劉表有意設襄陽郡。
又在襄陽左翼的房陵縣設新城郡,任命蒯祺為新城太守。新城郡于是成為益州一個新郡。
荊州原有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七郡,加上章陵郡為八郡。
劉表當前只控制了章陵郡章陵縣、南郡的宜城縣和襄陽縣,以及江夏、武陵、零陵三郡,而南郡大部和長沙、桂陽二郡因太守非劉表任命,尚不算劉表勢力所及。
南陽郡除章陵縣周邊外均在袁術手中。長沙郡由蘇代占據。
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劉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
但韓遂認為劉表一統荊州尚需數年。
十二月,聯軍探部又報
洛陽方面,董卓入洛陽后不久,河內太守王匡派河內從事韓浩率領一支兵馬,于洛陽北面的孟津駐守。又派遣泰山兵到河陽津駐守。
十月十八日,董卓虛張聲勢,命令一部分兵力為疑兵,正面迷惑王匡,使王匡軍誤認敵方會從平陰縣渡河,而死守河岸。
董卓以精銳部隊經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襲擊,與王匡部戰于津北,大破王匡軍,王匡軍幾乎全軍覆滅。
王匡返家鄉泰山郡招募兵馬,得數千名強悍勇猛兵卒,據信與陳留太守張邈訂盟約。
左中郎將高陽鄉侯侍中蔡邕從長安寫賀信給坐鎮洛陽的董卓。
幽州方面,中郎將徐榮所薦遼東太守公孫度到官,以法誅滅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郡中震栗。
公孫度又東伐高句麗高句驪,西擊烏桓分遼東郡為遼西郡、中遼郡,各置太守渡海收青州東萊郡諸縣,置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制,郊祀天地,藉田,乘鸞路,設旄頭、羽騎。
韓遂猜想,董卓軍從小平津偷渡,攻襲王匡河內軍后部之謀會不會是平津都尉賈詡出的計策
韓斌從長安來密信,董卓長史劉艾家丁劉麓引導進朝廷,與馮碩共在尚書臺任尚書郎,為司徒兼尚書令王允大人的屬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