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等從漢陽郡的望垣縣返回到同郡的冀城。七月,聯軍探部接二連三地傳來信報
兗州方面
曹操部將陳宮聽說劉岱戰死后,前往州府治所山陽郡昌邑縣勸說兗州別駕王彧、治中擁立曹操為兗州牧。
濟北相鮑信便與州吏萬潛等人到達東郡迎接曹操擔任兗州牧。
本年五月,曹操認為黃巾軍得勝后驕傲輕敵,于是在東平國壽張縣東迎擊黃巾軍。初戰不利。
黃巾眾精悍,曹操兵寡弱。曹操對士卒安撫激勵賞罰,設奇兵,晝夜會戰,擾亂敵軍,每戰必有擒獲,黃巾軍這才退走。
但鮑信戰死,時年四十一歲。
曹操懸賞尋找鮑信的遺體,沒有找到。于是用木頭刻出鮑信的模樣,曹操灑淚祭之。
王允詔任的兗州刺史金尚帶少量兵馬這時來到兗州,將取代曹操。但當時兗州已發生巨變,被曹操占據。
朝廷方面
六月二日公元192年6月29日,大赦天下。
李傕等收司隸校尉黃琬,下獄,殺之。任命胡種接任司隸校尉。
李傕拘住王允后,恐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二郡為患,乃先征召宋翼、王宏入朝。
王宏遣使對宋翼曰“郭汜、李傕以吾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今日就征,明日滅族,計將安出“
宋翼曰“雖禍福難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
王宏曰“關東義兵鼎沸,欲誅董卓,今卓已死,其黨羽易制耳。若舉兵共討李傕等,與山東相應,此轉禍為福之計也。“
宋翼不從,王宏不能獨立,于是俱就征。一進長安,就被送交廷尉宣璠。
六月七日公元192年7月4日,李傕收司徒王允及宋翼、王宏,并殺之。王允妻與子皆死,滅族。
王宏素與剛任司隸校尉的胡種有隙,及王宏下獄,胡種催促李傕殺之。
王宏臨刑怒罵道“宋翼豎儒,不足議大計胡種樂人之禍,禍將及之。“
王允時年五十六。長子侍中王蓋、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皆見誅害,唯兄子王晨、王陵得脫歸鄉里,王允尚有一孫王黑留在家鄉。
李傕棄尸王允于市,天子悲痛,庶民喪氣,沒有敢收尸者,平陵令京兆人趙戩棄官收而葬之。
劉表初平元年出任荊州刺史所辦官印等都經時任典選舉的尚書趙戩之手,趙戩數日后消失不見,據傳去荊州投劉表了。
李傕等葬董卓于郿縣,大風暴雨震董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槨。
長安城破,城門校尉崔烈戰死,其子并州西河太守崔鈞因父親去世丁父憂,又怕李傕等征伐,于是掛印棄官逃往荊州。
河東太守綿竹侯王宏乃王允之侄,亦棄官逃往并州北部。
河東郡一片混亂,白波軍乘勢南進,圍攻河東太守治所安邑縣縣城。
李傕任命前司隸校尉趙謙出任前將軍,帶董卓舊部精銳騎兵去河東郡攻打白波軍。
趙謙的家眷留在長安,不得不效力李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