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大旱之年,新地韓家的農田秋收因投入眾多人力澆水,勉強保持如上年的產糧,即如正常收獲年的一半。
從下年開始,發放粟米搭配豆已成必然。
皇甫酈從新平郡來信,稱染重病,無法前來拜會韓遂。
韓遂翻看聯軍探部源源不斷傳來三輔方面的信報。
李傕、郭汜已相互攻擊數月,死者以萬計。
六月,李傕脅帝歸其營,侍中楊琦、黃門侍郎沛國人丁沖、黃門侍郎鐘繇、尚書左丞魯充、尚書郎韓斌與李傕部將城門校尉楊奉、都尉宋曄、都尉楊昂、都尉楊任、都尉楊白、軍吏楊帛、軍吏宋果等謀共殺李傕,攜帝出逃。
恰李傕要以其他事誅殺楊帛,楊帛逃出報信,楊奉統領本部及宋曄、楊昂等部之兵投歸郭汜。李傕兵勢稍減弱。
楊琦乃李傕的岳父也。楊琦、楊奉、楊昂、楊任、楊白、楊帛均為弘農郡華陰縣楊氏族人。
宋果并非普通軍吏,乃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鎮壓黃巾軍時的并州刺史。
七月一日資治通鑒記為六月庚午日,六月無庚午日,庚午日為七月一日,公元195年8月24日,鎮東將軍張濟自弘農郡陜縣入潼關至長安,欲調和李傕、郭汜,提議以御車載帝暫前往弘農郡居住。
帝亦思舊京洛陽,遣使者宣諭,十次反對后,第十一次,郭汜、李傕竟然同意和解,欲各遣愛子到對方大營為人質。
李傕發妻胡妍死于亂軍。李傕娶侍中弘農華陰楊琦女楊霏為妻,生有一子李式,才不到三歲。
二人甚為珍愛,怎肯送去做人質,故和計未定,而羌、胡兵將數次來窺視省門,對著門里喊叫“天子在此中李將軍許吾宮人,今皆何在“
帝擔憂羌、胡兵入省門搶劫,使侍中劉艾找剛封為宣義將軍的賈詡曰“卿之前奉職公忠,故有升職之榮寵今羌、胡人塞滿門前路,宜思方略退之。“
賈詡于是宴請牢姐羌良熙、虔人羌王奎、零吾羌封乾、并州上郡休屠各胡金瑞荃、涼州北地郡休屠各胡董合巖、北地郡休屠各胡張金川等羌、胡大帥飲食之,許諾給封賞,羌、胡帥皆引兵退去,李傕軍眾由此又一次削弱。
于是,當再有使者來言和解之計者,李傕乃從之。
最后,雙方都舍不得兒子,于是李傕、郭汜各以女兒為人質。雙方釋放帝和公卿回長安,但長安宮殿、官署、民宅已破敗。
韓遂見帝要遷往弘農或洛陽,即刻寫信給涼州邊防五將楊秋、張橫、梁興、成宜、馬玩,命其關注三輔,如三輔出現無勢力區域,當分兵去占據。
八月,鮮卑置鞬部落首領蒲頭的軍師曹倪返回允吾,帶回蒲頭、蒲頭養父王皓的來信和禮品,向韓遂通報置鞬部落的近況。
經數年止戈養息,置鞬部落人口已恢復到十萬口。蒲頭剛接手置鞬部落時,置鞬部落由十二個子部落組成。
近些年,因后套平原水草豐盛,陸陸續續有八個從漠北前來投靠蒲頭的小部落。如單獨算王皓部,共有二十二個子部落。
置鞬部和王皓部占人口的三成半,鹿結部占一成半,其余十八個部占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