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大人,或許看得是殘卷,并不完整二人相證,事未可知此句,原文語出前唐律疏議。只適用于大逆、謀反之罪為保證雙方之間不會出現相互誣告的現象,才有此語。并不適用于一般的刑案”
楊清源指著周明生說道,“死者之女也未曾直接證明周明生是兇手故而如此證詞,應當取信”
衛東來面不改色,“陛下,此刻臣與楊大人意見相左又不能相互說服,不如就交由陛下圣斷吧”
衛東來在這種時候敢讓周帝來進行決斷,這說明周帝已經被衛東來和太子說服了
此刻殿內的形勢對于楊清源來說,已經極為不妙了
周帝假裝猶豫一下之后,開口道,“楊卿的證據雖然不少,但是衛卿所言,更有道理李守一案,乃是本朝要案其影響力不說是空前絕后但也是關乎朝廷威嚴既然當前的證據不足,那便暫時押后吧等到證據充足了,再審此案”
雖然猜到了結果,楊清源還是難以接受。
但周帝這句話,卻已經給李守一案蓋棺定論,憑現在的證據,李守案,翻不了
這種情況下反對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楊清源還是發出了自己的抗議。
“臣乞骸骨”
楊清源跪在地上,禮儀周全。
楊清源當然不是真心請賜,周帝也不會允許楊清源的請賜,這只是他的一個態度。
對于周帝判決的不瞞
假作辭官,以退為進。
假辭也是每個官員都要熟練掌握的技能,就是明著對皇帝說,我要撂挑子了
雖然在場的眾臣都會這一招,但是問題在于楊清源的年紀。
楊清源如今才二十六歲,這個年齡在御前“乞骸骨”,未免有點搞笑
恐怕自前秦建國至今都沒有這樣的“乞骸骨”的年齡紀錄。這讓殿中這些五六十歲還在仕途上拼搏的人情何以堪
周帝也知道,這次的事情是自己做得不地道,昨夜明明親耳聽見了周明生的招供,又答應了楊清源會秉公處理,但現在卻來了這么一出,任誰都會生氣。
周帝也沒有怪罪楊清源,反而開口輕斥道,“還未至而立之年,不過是個半大小子,學什么乞骸骨啊給朕起來”
語氣雖然像是斥責,但是眾人都聽出了其中的親昵之意。
雖然這件事情上天子沒有支持楊清源,但是圣眷仍在
楊清源也不是真的想辭官,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
在周帝訓斥之后,楊清源便起身。
周帝繼續說道,“李守一案,暫時不用重審,但朕看到,周明生此賊的罪行不止于此剩下的罪名也議一議吧”
衛東來對著周帝行禮道,“陛下剩下的罪名,臣還未仔細察看,不甚了解不敢妄言”
說著便退回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一直冷眼旁觀的楚王,此刻基本是摸清了情況了。
周明生死不死,無論是衛秋官還是天子都不是很在乎,但是李守案卻是大家都不愿意重審的。
周明生可以死但絕對不能用李守一案來殺
看清了這一點,楚王便知道今日的分寸何在了
雖然暫時對付不了太子,但是拉攏楊清源也是一件好事啊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