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侯待我等如何不必多說”
“反了他了”
楊清源手微微一抬,群情激奮的校場竟然慢慢安靜了下來,這場面把楊清源自己都嚇了一跳,他好像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威望,這氣氛明顯不是幾個托能夠營造的。
“愿隨本侯為于大人、楚王討一個公道者,向右而轉。”
隨著楊清源的話音一落,校場之中九成有余士卒向右轉身。
“其余之人,向左出列。”
楊清源集合的奮武、耀武、練武、顯武四營兵馬,基本都是由原天策軍和晉陽軍改編的,有此支持率也在情理之中。
待到不愿跟隨的人出列之后,楊清源握拳高喊,“討公道,立吳王”
在一瞬的寂靜之后,點將臺下傳來了雜亂的“討公道、立吳王”之聲,慢慢地聲浪越來越大,越來越整齊,到最后之時,校場上的聲浪,如同山呼海嘯,天崩地裂
“討公道、立吳王”
此刻已無退路,唯有奮力向前。
夜間,大明宮中。
朱瞻坤剛剛陪著皇后周明玉睡下,但突然被人從睡夢之中叫醒。
朱瞻坤知道,這種時候將他叫醒,就算不是天塌下來了,估計也差不多。
在穿戴整齊之后,朱瞻坤向著含元殿后方的御書房而去。
東廠廠督曹正淳、西廠廠督雨化田、刑部尚書曹守正、新任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李宏毅,文華殿大學士長孫輔機已經在此等候朱瞻坤了。
御書房中,明黃色的帷幕點綴著皇家格調。宣德爐中檀香裊裊。朱瞻坤隨意地倚在紫檀的書案后的軟榻上,問道“深夜聚集怎么回事”
李宏毅作為內閣首輔,上前奏道“陛下,根據東西兩廠傳來確切的消息,楊清源已經起兵謀反。此刻已經出了內城,向外城東北的御林軍大營而去”
經過東西兩廠、錦衣衛的消息傳遞,還有各府之中的自己的消息渠道,此時,神都之中的氣氛已經緊張到極致。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楊清源起兵造反了,這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不過,對于京城之中大多數的文臣武勛來說,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平定楊清源的叛亂,而是如何在叛亂之中自保。
楊清源的起兵或許會失敗,但在被平定前,他有著血洗神都的能力。
這場叛亂的棋局,楊清源不是穩贏,但他有著掀桌子的能力。
聽到楊清源起兵的消息,朱瞻坤先是一慌,隨即惱羞成怒,他連于延益這樣的宰輔重臣都覆手可滅,更遑論楊清源這樣一個二十來說的青年人。
他才是天子,天命在身
朱瞻坤猛然站立,身姿挺拔屹立,帝王的威嚴環繞身周,雙眼冰冷,殺機涌現。
“傳朕旨意”
夜漸漸地深了,原本被烏云遮蔽的皓月漸漸顯露。
冰冷凄清的月光,使得今夜平添一分肅殺之氣。
神都,起風了。
奮武、耀武兩營身經百戰的精銳,通過神都東門,青綺門,踏入京城中
在乘黃寶馬之上,楊清源的目光穿過前方漆黑的夜空,看向燈火通明的大明宮。
外城駐扎的七萬御林軍,共有四萬一千人愿隨楊清源起兵,今夜之事的最后一塊版圖,合上了
楊清源親提奮武、耀武兩營,一萬六千入城,剩余的兩萬五千人,由天策軍將軍趙明燮統領,負責看守御林軍大營剩余兵馬,阻擊可能自青綺門而來的援軍。
此時的楊清源神情沉默,心中卻不平靜。
他的思緒回到了北境的戰場上,回到了晉陽城外。
他沒想到,自己的第三次用兵,目標會是大周神都的大明宮。
楊清源已經不在乎所謂天下人會在事后任何看他了
一時虛名有時盡,千秋青史絕難欺
隨著楊清源提兵入城,神都城內的早已經是沸反盈天
曾經參與誣陷楚王、于延益的太子一系的權貴、官員府邸中風聲鶴唳唯恐楊清源帶兵殺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