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楊清源,放下一切,出走神都。
“我說完了諸位繼續廷推吧”
楊清源摘下了頭上的烏紗,真元一運,輕輕地落在了含元殿中。
隨后不理會眾人的目光,自顧自地走出了含元殿中。
或是在思索楊清源的所言,或是反對者已經被雙規,又或是楊清源離開得太快,沒有給百官反應的機會,眾人來不及質問。楊清源便已經走出了含元殿,連一個背影都看不見了
楊清源離開之后,含元殿之中再次進行了廷議。
宋王表明了態度,不愿繼位,所以這皇位的繼承候選人便只剩下蜀王朱瞻理、吳王朱瞻垕以及一個湊熱鬧的分支朱選基了。
錢牧謙、程青松重臣們商議后,再次廷推。
這一次,吳王得票最高,以得三十九票,領跑全場。
昨日反對的宗室代表,竟然也有近半支持吳王。
雖然朱瞻坤舊黨,極力阻止,想要將蜀王推上皇位,但是終是力有不逮。
至于那個旁支賢德朱選基,沒有人在乎他。
只要太宗一支尚未絕嗣,那就輪不到太祖分支來覬覦皇位。
結果一經宣布,含元殿之中一片嘩然。
但這是必然的事情。昨夜的楊清源不僅僅暫時搞定了清流領袖之一狀元宋問嚴,還去面見了朱無視,通過他獲得了近半宗室的支持。
現在都察院一系,開國四王為首的舊武勛一系,楊清源、李承恩為首的新武勛一系,越揚黨,近半宗室都已經達成了這個協議。
有此結果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宋問嚴長嘆一聲,他忠于太宗文皇帝,而吳王也是太宗文皇帝的子嗣。
楊清源剛剛也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再為官,遠離神都。
一個站在權力巔峰,有能力掀翻棋盤的人做出這樣的退讓,宋問嚴自愧不如。
楊清源還是當年那個楊清源。
但這個廷推結果,令許多中下層的官員短時間內難以接受。
可他們不接受也沒有辦法,高層已經達成了協議。
一時間,數十名官員紛紛請辭,有七、八品的微末小官,也有四品的朝廷中堅。
有的人是不能接受吳王登基、楊清源這個弒君者勝利的事實。
有的人是害怕秋后算賬。
兵科都給事中走出了隊列,面帶譏諷,激憤地道“既然朝廷諸公心中早有定論,又何必舉行這裝模作樣的廷推新朝的官,在下不敢當”言罷便將頭上的烏紗官帽子丟在地上。
這位大人當然沒有表現出來的那么鐵骨錚錚,他是大行皇帝朱瞻坤任命的兵科都給事中,為的就是消弭于延益在兵部的影響力。
同時他也是陷害于延益的先鋒。
此刻,楊清源、吳王系獲得全面勝利,他自然怕了,趁此時機,急流勇退,還能給自己留下一個不愿同流合污的好名聲,一舉兩得。
但還是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問題,因為自己的經濟問題,他剛走出宮門,就被都察院的御史請去,在規定時間和規定地點喝茶了。
含元殿中的質疑、吵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消失,漸漸地安靜下來。
吳王朱瞻垕也被人從一旁的偏殿請來。
禮部尚書錢牧謙請吳王走上了臺階,站在御座之前。
錢牧謙隨即跪下來,三叩九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部尚書、侍郎們、左右都御史,并跟著跪下來。其余百官們也如潮水般跪拜叩首行禮“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聲音在含元殿中回蕩著,響徹皇城。
聲勢浩大,穿云裂空,直上云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