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這個都懂”
這不廢話
既然知道今天來拜訪的是苗巫,自然要做足功課,不然寶貝擺在眼前都認不出來。
李定安又仔細看了看“都是刻本典籍,而且年代都比較久遠,至少也是清早時期刻的,包括這本鬼耨鬼農”
等于這老道士沒吹牛,道統確實傳承自明朝哦不,還要加上巫術。
還真就是道巫雙修
三人滿臉驚訝,不由自主的轉過頭,再一看,老道士比他們還震驚,瞪著眼珠子,直愣愣的看著李定安。
被他帶到這里的客人多到數不清,九成以上都不知道這幾本典籍有什么區別,剩下的一成至多知道前兩本是正一派經籍,也就極少數的同行哦不,只有極少數的道友能說出這兩本典籍的具體的來歷。
清楚凈明奧論的更是百不足一,因為凈明道的道統在康熙時期就斷了,雖有經義流傳下來,卻無人繼承。
能認出鬼耨鬼農的,絕對是一個都沒有。
厲害,這是碰到高人了
怪不得他說要自己看
老道士頓然一肅,矜持的表情一掃而空,又著重其事的做了個揖“道友未請教”
“道長客氣,我不修道,所以不用請教,只是平時隨便研究研究”
怎么可能
老道我削尖了腦袋的研究,感覺都沒你懂的多
也就看歲數太年輕,不然他還以為是哪位同行請來高人砸場子的
老道士驚疑不定,李定安卻笑了笑,指了指神龕“道長,能不能瞻閱一二”
開什么玩笑,萬一你一時興起,要跟我討教討教怎么辦
自己有幾斤幾兩,老道士還是很清楚的。就他這半瓶晃蕩的水平,忽悠外行肯定沒問題,碰到一般的道士也不是不能對付幾句,但怕就怕碰到真懂修行的。
特別是巫術,只是覺得多一層身份好騙錢,所以才東拼西湊的學了一點,充其量也就是了解了個皮毛,連懂一點都談不上。
至于那本鬼耨鬼農,他別說研究,看都看不懂
老道士頭搖的波浪鼓似的“都是開派祖師圣物,不可示于外人”
那伱還擺在這里
明白了,專們給不懂行的人看的看,老道我的傳承夠久,道行夠深吧
看李定安站著不動,雷明真湊了過來,眨了眨眼睛好東西
李定安想了想,又搖了搖頭。
看紙質與墨跡,確實有點像明代刻本,但印的是道教典籍,而非詩文,所以經濟價值相對一般。李定安之所以好奇,是因為這四本書并非全無聯系
朱權既初代寧王,靖難成功后被分封南昌,為免朱棣猜忌,他后半生致力于研究道學。先拜龍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為師。再之后轉修凈明道,自稱“沖虛妙道真君轉世”,又在凈明道的祖地南昌西山緱嶺建了一座道觀。
朱棣還為道觀賜額南極長生宮,并封他為“涵虛真人”。
所以說就很巧寫元始通義的張宇初是朱權的師傅,太清玉冊也是朱權寫的,他又修過凈明道,這里恰好又有一本凈明奧論。
還有更巧的,朱權還兼修巫術,據說修為還極高明史人告權巫蠱誹謗事,密探無驗,得已
老道的開派祖師是“沖虛真人”,恰好與朱權自號的“沖虛妙道真君”相吻合。又是朱棣時期開宗立派,這里又離南昌這么近,李定安就突發奇想老道士口中的祖師爺,不會就是朱權吧
更說不定,這四本書就是朱權留下來的,這雕像本人,就是朱權。
但老道不讓看,神龕又封的嚴嚴實實,只憑眼力,真就不好確認。
算了,都到這會了
李定安念頭一閃,打開了系統。再一看
純屬白耽誤功夫。
前面是一連串的問號,這是因為好幾樣東西混在一起,系統沒辦法給出準確信息,只能估出大概價值。再看最下面加起來才八十來萬
光是那四本明代刻本應該就有四五十萬,說明這些東西和朱權的關系不大。
可惜了一點積分。
李定安嘆了一口氣,轉身看向旁邊。
這邊擺放的是法印和法令,有大有小,有銅鑄也有木刻,林林總總五六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