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在這下面
這就找到了
不是說李定安一直在胡逑折騰瞎逑碰么
左手羊油矸,右手玄武巖,左朋來回端詳。
但然并卵,地質學他只懂點皮毛,真看不出個所以然。
“老萬,老卜,你們覺得呢”
“理論上可行”
“實際上呢”
“操作難度很大”
可能覺得這么回答太敷衍,卜所長組織了一下措詞“這就好比在山上發現了一塊含金的礦石,想以此找到礦脈,得需要海量的調查和勘探反正絕不是幾個月就能完成的”
確實是這樣的道理。
但左朋發現,換成李定安,好多道理好像都行不通
反正他干了這么多年考古,第一次見為了找瓷窯的窯址,一直和一座山較勁的。
問題是,真讓他找到了眉目
“第一組在山頂鉆探,注意避開峰頂以及巖層,尋找厚土層。深度暫為五米,以五十公分為界層,逐層取樣
如果是遠古時期形成,只會存在于地表之下,至少三米深
李定安和馬獻明肩并肩,站在發現羊油矸的位置
“羊油矸的鹽基淋溶低,淋濾也低,會有結晶體存于地表,再風化發肓,就會轉為鐵鋁粘土,再進一步,就是紅粘土。但這東西的淋溶和淋濾度都比較高,不會留于地表,而是會消失”
“十有八九”
研究員一捅而上,對土層進行分析,野外組提起第二桿鐵鏟,繼續往下鉆。
第二組在一號洼地邊緣取土,深度十米,每層五十公分,注意土層完整性。第三組立鉆機,在三號洼地中心鉆探,深度二十米實驗組,做好土層分析資料組,做好影像記錄”
李定安站在中間,分配任務
但不厚,也就十多公分,往下全是砂質土。
山下圍著好多人野外組、實驗組,甚至資料組都在這兒。
稍一思索,李定安恍然大悟“這應該是地震導致砂涌,從沉積層之下沖上來的水飽和沙粒層資料組,查一下道光之后奈曼最大的一次地震”
你說完有沒有兩分鐘
他嘆了口氣,快步下了山。
李定安往下走,“具體是哪一種,探一下就知道了”
關鍵的是,不論是粉砂還是死粘土,都是在水底形成,怎么會跑到山坡上
卜所長又是抓耳又是撓腮,又是呲牙又是咧嘴。
“你怎么了,牙疼”
“但為什么被埋住了”
李定安指了指山下的三處洼地,又指了指洼地旁邊的峽溝,“一部分被挖走了,剩下的應該是被沖走了”
馬獻明快步跟上,左朋也準備跟上去,他抬起了腳,卻又頓住。
“轉移到哪”
剛才是誰說的,理論可行,但操作難度很大的
李定安抓了一點,仔細的捻了捻粉砂,還有死粘土
“哪里取的土樣”
一切有條不紊。
忙活了半個多月是不是瞎忙,明天是不是都能打包回家,就看這一下了。
洼地中心,不應該啊
如果是泥石流、山崩、塌陷導致礦坑被埋,淺層土質不會出現差別,依舊會是黃土,不會是沙,至多沒有生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