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川指著鏟尾,也就是接近地表的地方,土層呈褐色。這是土中存有水分的原因,如果烘干,就會是黃土,屬通遼平原常見土質。
速度都很快,抄工具的抄工具,裝鉆機的裝鉆機,架攝像機的架攝像機。
鋼制的洛陽鏟,鏟頭長六十公分,桿長半米,“咚咚”十幾錘,鏟頭就被砸入地下,一旋一提,土層就被帶了出來。
邢峰帶領隊員裝好了便鉆探機,“嗡”的一下,胳膊粗的鉆頭像是燒紅的刀子切進牛油,眨眼間就鉆了進去。
“二號洼地中心”
“這里,這里,還有這里”
不大的功夫,姚川和程永權抬著一柄洛陽鏟,跑到了李定安面前“李老師,你看”
“不是感覺李老師說的,可能性好像很大”
運氣很好,沒碰到石頭。
“原因很多,但逃不過地質災害地震、泥石流、山體崩塌、塌陷等等,都有可能”
所以,神情都很激動。
左朋愣了一下,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挖走了”馬獻明恍然大悟“這三處洼地,原來是瓷土礦坑”
機器稍停,野外組接鉆桿,實驗組抓緊從鉆桿中取樣。
“怎么消失”
他放下石頭,拍拍手,走到李定安的身后。
“途徑有兩種一、降雨,通過水滲透入地下,二,水土流失,再次向山下轉移”
根本不用查,卜所長脫口而出“1940年,八仙筒鄉發生過地震,震級65,烈度9級”
“距離”
“直線距離九十公里”
夠了。
積石山地震62,烈度8級,一百多公里外的民和同樣發生砂涌,埋掉了整整兩個村。
這兒就只三個礦坑,被埋平輕輕松松
萬成標使勁的回憶“1940年地震,怎么沒印象”
“那時是日偽時期,沒有專門的地質及災害研究機構,再者沒死人,就倒了幾座氈房,所以舊縣志中沒記載我還是前幾年考察燕長城時,從開魯縣志中查到的”
“原來資料中沒有”
卜所長被噎了一下誰說沒有,開魯縣志不是資料
是他調取資料的時候,壓根沒往一塊聯想
赧然間,遠處又奔過來一位,好像是實驗組的組長衛自立。
邊跑邊笑,后槽牙都咧了出來。
剛到李定安面前,兩只手往猛往前一杵。
是一捧土,乍一看,和之前的洛陽鏟挖出來的淺層土沒什么區別黃壤土。
但仔細一瞅,中間夾著幾顆泥球,很濕,很光滑,顏色呈深褐色,和泡爛了的磚頭一模一樣。
“取樣地點”
“一號洼地與三號洼地間隔帶”
“深處多少”
“兩米五到三米之間”
“酸堿度做了沒有”
“h試值58”
“硅鋁率”
“32”
李定安點了一下頭“大于伊利石,小于蒙脫石,且呈強酸性沒錯,鐵質磚紅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