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史嵩之
詔史嵩之任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速往前線督戰,希望以戰促和,由史嵩之這位能臣指揮打勝仗,迫使韃靼人求和。
萬萬沒想到史嵩之把制置司署設在遠離戰場的揚州,放棄了戰略要地淮西,并力主和議,認為談判好,宜早不宜晚。
要知道他向來力抗北虜,如今卻一反常態高舉談判大旗,實在是人設掉地。
理宗十分郁悶“我是要你來指揮打仗的,你說要談判,要你何用”
大臣們窺見理宗心態,于是爭相彈劾史嵩之,接替諍臣洪咨夔任殿中侍御史的李宗勉嚴厲地批評史嵩之道“如果一位主將,整天以和字放在心上,勢必處處退卻,不敢向前,亦將遭來禍患。”
認為史嵩之畏敵如虎,坐失戰機,不宜重用
這位李御史心憂國事,給朝廷上折子曰“欲保江南,先守江北”之策,又請理宗亟下哀痛之詔,倡議從簡從儉,杜絕宮廷浮費。
起居舍人袁甫則大義滅親“我與史嵩之是同鄉,但卻未曾瞭解他;然而史嵩之的父親史彌忠,則與我是老朋友。史嵩之輕易說主和,史彌忠每次都會告戒他不要輕易說主和。現在朝廷甘心用父子不同心的人,我以為問題不只是史嵩之太輕易說主和,還在于朝廷也未免用人太輕易了。”
監察御史王遂更進一步,直斥道“史嵩之本不知兵,矜功自侈,謀身詭秘,欺君誤國,留之在位一日,則有一日之憂。”
他們的折子上得不錯,但理宗不待見他們。
這是孟之祥惹出來的話,他的“嘴炮”、“磚家”、“光說不練”、“你行你上啊”等口頭禪被理宗知曉,因言之有理,理宗認為他們就是那些人,你行你上啊,只是說,沒本事去干。
還是新任參知政事鄭性之給理宗解釋道“史嵩之任淮西制置使,淮西乃趙氏兄弟所在,經營日久,上下掣肘,史嵩之何能成事”
理宗恍然大悟,即時下詔,將史嵩之改任京湖制置使。
果然,史嵩之任回京湖制置使后,什么和議就只字不提了,到任后只顧整頓兵馬,收拾糧草,準備作戰
朝政變化影響很大,孟之祥回步軍司后,得知鄭清之罷相、喬行簡任左宰相,鄭性之為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原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陳貴誼因年老體邁已經告老還鄉,現樞密院主持事務者乃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魏了翁。
魏了翁,字畢父,邛州蒲江人屬于四川,于慶元五年1199年中進士,南宋理學家,南宋理學家,為人方正此乃好話,難聽話就是迂腐,他本來與孟之祥是風牛馬不相及,但他啟用的一人,讓孟之祥頭大如斗。
受魏了翁推薦,李虎到步軍司為權步軍司“干辦公事”一職,此人生平最惡歸正人,如此就與孟之祥鬧將起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