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不是飲鴆止渴,楊嗣昌自己又如何不知道。
但是很多時候,人并沒有選擇。
哪怕明知道放在面前的是一杯鴆酒,為了能夠多活些許的時間也必須要喝。
如今國家危難,地方困苦,如今又再征剿餉二百八十萬。
一旦再度發生大規模的災荒,依照如今國家的財政,根本無力賑濟災民,到時候又將會激起更大的民變。
但是若是不征那二百八十萬的剿餉,不多募軍士,又如何能夠現在流寇大半已經消亡的局勢
對于孫傳庭,楊嗣昌心中更多的是無奈。
孫傳庭有將才,初上任便斬闖王高迎祥,大挫流寇士氣。
但是孫傳庭現在卻又處處與他針鋒相對,以致于他想要推行的計劃推行起來都困難無比。
其余眾人見到自己對于孫傳庭不加懲戒,也是越發的放肆起來。
楊嗣昌合上了放在桌面之上的文冊,身處于他如今的這個位置之上,很多事情并不能由著他的心意來決定,很多時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身不由己。
孫傳庭是忠臣,有將才他想要用,但是不能用,也用不了
本來洪承疇、孫傳庭聯手剿滅了闖賊,他是想要發放一筆金銀作為褒獎。
但是如今國庫空虛,而且和談一事成為泡影,宣大等地為了防御建奴入侵,已經是將大部分的銀錢都用去。
想要請銀錢,比起登天還要難上半分。
這段時間,楊嗣昌費盡了心力終于是和建奴達成了和解的意向,也讓天子頗為意動。
北地的建奴內部的情況并不是什么秘密,如今的建奴看起來雖然兇狠,但實際上內部比起昔日隆慶年間的蒙古諸部其實好不了多少。
和俺答統治下的蒙古諸部一樣,建奴在軍事同樣強盛,但是內部之間卻是并不相和。
建奴內部實行八王議政之法,黃臺吉雖然竊國稱帝,名義上為建奴之首,但是也受到諸多的制衡,其內部仍然有眾多不服其管教的勢力。
只需要效彷隆慶之時的俺答封貢暫時穩住北方的建奴,再實行分化打擊之計,要不了多久建奴的內部多半生亂。
就算黃臺吉能夠暫時穩住部內的局勢也無妨,北面的建奴遲早是要收拾的,但是現階段真正的心腹大患還在內部。
開邊市,封名號這些根本就沒有多少實際的損失。
九邊是什么情況,楊嗣昌如今清楚的很,他掌管兵部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熟悉了大半的事務。
而且當初他父親還在世作為三邊總督之時,楊嗣昌也從他父親的口中聽到了諸多的秘聞,九邊上有不少的商人都在暗中和蒙古還有建奴做著生意,賣國求財。
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開放邊市,讓國家來賺這個錢,反而還能多了一份收入,緩解如今國家的財政危機。
只是這大明的朝堂之上終究不是他的一言堂
六月的時候,內閣首輔孔貞運罷歸,由劉宇亮代為內閣首輔。
楊嗣昌也在同月晉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仍掌兵部事,才終于是成為了閣臣。
雖然如今崇禎對楊嗣昌器重無比,但是在和談這一事上,天子卻是遲遲未有開口。
楊嗣昌極力勸說天子把握時機與清和談,接連上疏批評言官不顧兵部處境,只會空言誤國,請求“圣鑒允行”,明確批準方一藻與高起潛議和。
但是最后所有的奏疏全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得到任何的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