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的清軍是臨時移營而來,原先圍三闕一,只圍了西、北、南三面,放出了東面。
西面原是多爾袞統領的兩白旗,不過現在變成由譚泰統領的兩黃旗。
北面和南面負責進攻則是兩紅旗和兩藍旗,分別由岳托和豪格統領。
岳托病倒之后,代理兩紅旗的則是鑲紅旗旗主杜度。
不過當然東面也并非是完全沒有設防,在東郊的附近一開始一直有一支游蕩的騎兵。
一旦濟南城中大隊的人馬想要從東面逃竄,那么那支徘徊在濟南東郊的騎兵將會成為他們的送葬者。
圍三闕一,放出來的生路只不過是為了削弱守軍的戰斗意志,而并非是真正的生路。
進攻濟南東城的清軍只有四千余人,又因為是臨時移營,所以營地并不大,也沒有其他的兵馬與之呼應。
東城的清軍組成,多是蒙古和漢軍旗的人,滿州兵只有正藍旗兩個牛錄充作壓陣。
他們完全沒有想過明軍的騎兵居然會從他們的后方突然冒出,當留守營地之中的清軍發現明軍騎兵的時候,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很是接近了。
鳴金聲在濟南城的東郊不斷的回響,正在進攻城池的清軍正亂哄哄的后退。
攻城和野戰不同,進攻東城的清軍根本沒有攜帶多少可以應對騎兵的器具和武備,他們攜帶多是盾牌順刀這樣利于登城作戰的兵刃,這樣的情況之下和騎軍野戰幾乎沒有勝率。
整個濟南東郊的清軍營地只有一支千人規模的騎兵,兩個牛錄的蒙古騎兵,還有就是滿洲正藍旗壓陣的兩個牛錄。
一共四個牛錄,一千出頭的人數。
來襲的明軍約有三千人的規模,如果這是在遼東戰場之上,那么這些清軍絕對不會畏懼。
一千人對陣三千人,他們有什么不敢
一直以來他們都是連戰連捷,野戰罕有敗績。
在遼東,他們幾十個人追著明軍一千多人逃竄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數千人擊破明軍數萬人只不過是家常便飯,明軍的孱弱讓他們從心底里鄙夷。
但是這一次,濟南東郊的清軍卻是沒有了多少出戰了勇氣。
不是因為明軍的騎兵來勢洶洶,威勢迫人。
也不是因為明軍的騎兵突然出現,恍若神兵天降,讓他們一時間措手不及。
只是因為那支席卷而來的明軍騎兵,最前方樹立著一面火紅的將旗。
那面將旗讓他們回想起了一些不好的記憶,一些令他們感到恐懼的記憶。
真定城郊,和他們列陣相對的明軍,讓他們損失慘重的明軍,也是在同樣將旗的帶領之下。
伴隨著出戰的蒙騎被摧枯拉朽的擊敗,濟南東郊的清軍也徹底失去出戰的勇氣。
陳望倒提著馬槊牽引著戰馬奔馳在前,目光快速的從整個戰場一掃而過。
胡知禮和陳功兩人一左一右,領著部眾分離而出,已經擊潰了清軍派遣前來攔截的騎軍。
而后繞過清軍豎立在東郊的營地,向著濟南東城的城下疾奔而去。